核心观点:“一通百通”,快递物流加速“跑”,是经济生产活动恢复的体现。物畅其流,需要切实解决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需要着眼长远,不断提升基础能力。
一头连着生产供给,一头连着消费需求,现代物流可谓经济的“经脉”。近日发布的多项数据表明,随着保通保畅措施发力,交通运输行业相关运行指标持续好转,“主动脉”和“微循环”进一步畅通。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降幅明显收窄,2023年元旦期间邮政快递业揽收包裹同比增长15.2%,1月3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环比增长18.58%。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是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还是工厂的生产原料,抑或药品、防疫物资等,均依赖于物流的畅通。打通“经脉”,破除“藩篱”,才能稳定市场预期,坚定发展信心。
不过,眼下春节临近,传统消费旺季叠加疫情冲击,保通保畅也面临一定压力。2022年12月,物流从业人员指数明显下降,很多用户已感受到了快递不快、发货较慢、派送不及时等问题。再往后,随着春节来临,很多快递从业人员返乡意愿高涨。这是人之常情,陪父母唠唠、和亲朋聊聊,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但是,万家团圆之际,也总需要有人坚守在岗。如何保障“春节档”快递顺畅,既考验职能部门的统筹能力,也考验快递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1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持续做好交通物流大动脉、微循环保通保畅。支持物流企业合理调配运力,补充一线力量,关心关爱快递、外卖等人员,及时打通末端服务可能遇到的堵点,保障春节期间邮政快递稳定运行。
快递从业人员,既是员工,也是子女、父母。多一些人文关怀、民生观照,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值得欣慰的是,近日,多家快递公司已明确2023年“春节不打烊”,并真金白银补贴留守员工。比如,菜鸟推出小哥温暖礼包,预估留守人员单人额外获得补贴平均在2000元左右;京东物流方面,为了让春节留岗的一线员工踏实过年,将为员工提供高于国家法定标准的福利补贴。
物畅其流,需要切实解决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需要着眼长远,不断提升基础能力。客观上,疫情冲击相当于对交通网络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既展现出我国物流的实力和韧性,也暴露了物流链存在的一些断点、堵点。
当前,我国现代物流“大而不强”问题突出,规模经济效益释放不足,存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东强西弱”“城强乡弱”“内强外弱”。比如,农村物流仍存在设施现代化水平低、资源整合不充分、配送成本高等短板。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这是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的第一份国家级五年规划,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对推动现代物流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给予指引。
“一通百通”,快递物流加速“跑”,是经济生产活动恢复的体现。未来,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劳动力供给能力逐步恢复,以及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物流堵点必将被进一步打通,进而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畅通物流微循环
疫情叠加年终消费 保障快递物流要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