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老字号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字号走出“舒适区”,坚持守正创新,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一块招牌,就是一段传奇。”老字号,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独有的品牌价值。作为民族自有品牌,老字号的保护、传承、创新历来备受关注。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和具体任务。
近年来,新消费、新业态层出不穷。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国潮”之风兴起,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老字号“复兴”提供了契机。从美食饮品到服装美妆,从电影电视到文创周边,总能发现老字号的新面孔。告别“土味”“过时”的标签,一些老字号打造了形象“IP”,不但“刷”某博,还会“拍”某音,甚至“写”某书,这些新潮玩法也令消费者感到惊喜。
当然,深受不少人喜爱的老字号不仅是有好看的“面子”,还有真正支撑其走远的宝贵“里子”,即优秀传统文化。正因如此,《通知》强调,加强老字号文物保护利用、传承老字号传统工艺、支持建设老字号题材博物馆,以便深入挖掘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联动文化旅游资源、营造体验消费场景,才能更好利用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指向的就是促进品牌消费。随着我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正当其时。本土品牌的优势,在于以更快的速度抓住国内市场不断变化的品味。品牌之间最终竞争的不只是价格高低、包装美丑、渠道宽窄,还有对一代人生活价值观的理解。历经百年风雨,凝结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扎根本土的老字号理应抓住机遇,大展宏“兔”。
应当看到,无论是发挥重要平台作用,还是举办消费促进活动,抑或创新营销推广手段,《通知》布置的工作任务正是为了不断激发品牌消费潜力。当然,对于老字号来说,真正能让消费者“留下来”,实现复购和口碑传播的基础,还是在于产品本身。老字号品牌之所以成为老字号,是因为它本身的“好”,而不仅是“老”,这个“好”对应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事实上,老字号只有不断求新求变才不会“老”。进一步说,无论对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消费潮流能否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市场能否良性发展。为此,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也不可或缺。个别老字号如果把金字招牌当成“倚老卖老”的“本钱”,或只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也许未来就只能看着人家企业“大口吃肉”了,自己能不能喝上汤都难说。
新时代,老字号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字号走出“舒适区”,坚持守正创新,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推动老字号数字化转型需多方合力
老字号“上线”,转型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