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知网被罚:重新自我定位才能重拾用户信任

2022年12月27日 15: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认定知网滥用在中国境内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处以8760万元罚款。知网方面表示,对此处罚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处罚知网,回应消费者关切

  知网到底有没有涉嫌垄断?长期以来,舆论场争议不休,凸显了问题的复杂性。所有学术研究者绕不开、躲不过知网,从被网友吐槽下载自己的论文还收钱,到被知名教授告上法庭并败诉,再到中国科学院不堪“千万级别”的续订费而告别知网,“天下苦知网久矣”的呼声不绝于耳。【详细

  正如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发现,知网还通过所谓独家合作协议,限定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向其他第三方机构共享知识成果,从而确保对相关知识成果的独占性。这进一步强化了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知网对于知识成果出让方、获取方都构成了不对等博弈关系,能够利用其强势话语权高价变现。【详细

  知识成果分享不能变成垄断寻租

  知网最早源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号称是为全社会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但随着其逐步走向商业化运营,知网低价甚至无偿将大量知识成果收录其中,转而向使用成果一方收取高额费用,这使得正常的知识成果分享变成了赤裸裸的垄断寻租行为。【详细

  所谓“知识可以宝贵,但不应该高贵,更不应该昂贵”,学术数据库提供的产品与一般商品不同,由于著作权法的保护,版权资源具有极强的排他性,一旦形成垄断,阻碍的不仅是平台的创新发展,而且损害了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高校及作者利益,以及数据库用户的合法权益,最终限制的是学术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传播。【详细

  更好地建设开放型知识平台

  知网应明确整改思路,“扩展免费服务项目”扩展哪些?可以将各类服务分类为基础性和非基础性两种,将具体分类向公众公开,基础性服务作为承载知网公益属性的部分不再收费,非基础性服务作为承载知网商业属性的部分实行差异化收费。另外,也可以积极鼓励人们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实现知识平台的共建共享。【详细

  “知识垄断”者当引以为戒。政府也不妨加大对这一市场的引导,比如推动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相关网络服务平台的加速建设,让知网未来有更多对等竞争对手,以开放倒逼知网“垄断墙”的倒下,还广大求知者一片净土。【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红网、羊城晚报)

  V视角:

  @不怕困难的牛子:罚得好!

  @孔雀飞:反垄断是为了恢复正常市场生态。

  @春天:希望能监督知网的整改措施。

  @大风来:使知识平台建设走上规范化道路。

  @唐唐小瓜: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作者的合法利益不能忽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反垄断的板子,终于落到了知网的身上,可谓大快人心。行政处罚决定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监管思路,能有效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知识不应成为垄断与敛财的工具,这是反垄断的初衷,更是知网整改的归宿。知网只有重新自我定位,才能重拾用户信任。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知网被罚:重新自我定位才能重拾用户信任

2022-12-27 15: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12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认定知网滥用在中国境内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处以8760万元罚款。知网方面表示,对此处罚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处罚知网,回应消费者关切

  知网到底有没有涉嫌垄断?长期以来,舆论场争议不休,凸显了问题的复杂性。所有学术研究者绕不开、躲不过知网,从被网友吐槽下载自己的论文还收钱,到被知名教授告上法庭并败诉,再到中国科学院不堪“千万级别”的续订费而告别知网,“天下苦知网久矣”的呼声不绝于耳。【详细

  正如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发现,知网还通过所谓独家合作协议,限定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向其他第三方机构共享知识成果,从而确保对相关知识成果的独占性。这进一步强化了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知网对于知识成果出让方、获取方都构成了不对等博弈关系,能够利用其强势话语权高价变现。【详细

  知识成果分享不能变成垄断寻租

  知网最早源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号称是为全社会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但随着其逐步走向商业化运营,知网低价甚至无偿将大量知识成果收录其中,转而向使用成果一方收取高额费用,这使得正常的知识成果分享变成了赤裸裸的垄断寻租行为。【详细

  所谓“知识可以宝贵,但不应该高贵,更不应该昂贵”,学术数据库提供的产品与一般商品不同,由于著作权法的保护,版权资源具有极强的排他性,一旦形成垄断,阻碍的不仅是平台的创新发展,而且损害了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高校及作者利益,以及数据库用户的合法权益,最终限制的是学术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传播。【详细

  更好地建设开放型知识平台

  知网应明确整改思路,“扩展免费服务项目”扩展哪些?可以将各类服务分类为基础性和非基础性两种,将具体分类向公众公开,基础性服务作为承载知网公益属性的部分不再收费,非基础性服务作为承载知网商业属性的部分实行差异化收费。另外,也可以积极鼓励人们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实现知识平台的共建共享。【详细

  “知识垄断”者当引以为戒。政府也不妨加大对这一市场的引导,比如推动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相关网络服务平台的加速建设,让知网未来有更多对等竞争对手,以开放倒逼知网“垄断墙”的倒下,还广大求知者一片净土。【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红网、羊城晚报)

  V视角:

  @不怕困难的牛子:罚得好!

  @孔雀飞:反垄断是为了恢复正常市场生态。

  @春天:希望能监督知网的整改措施。

  @大风来:使知识平台建设走上规范化道路。

  @唐唐小瓜: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作者的合法利益不能忽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反垄断的板子,终于落到了知网的身上,可谓大快人心。行政处罚决定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监管思路,能有效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知识不应成为垄断与敛财的工具,这是反垄断的初衷,更是知网整改的归宿。知网只有重新自我定位,才能重拾用户信任。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