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乎我们共同的家园

2022年12月21日 16: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当地时间12月19日凌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

  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全球范围内受监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自1970年以来下降69%。面对严峻形势,各方期待尽快制定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详细

  大会通过60余项决议,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等关键议题上达成了一致。“框架”将指引国际社会携手遏止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推动生物多样性恢复进程,共同迈向2050年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详细

  为全球难题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中国还出台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如创造性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详细

  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广泛开展双多边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老挝、越南等国家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地和生态廊道。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自然呈现出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本来面貌,近10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1/4的新增森林面积。遍布中国各地的种质资源库、基因库,深藏着数以千万量级的物种生存密码,为全人类守护着宝贵的自然财富。【详细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在于落实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还需要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以法之名护佑万物生灵,在法治的轨道上让生物多样更多彩。【详细

  “框架”已经达成,关键在于落实。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坚定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强大合力。中国将积极推动“框架”执行落地,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加强与发达国家交流合作,与各方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法治日报)

  V视角:

  @Mico小烊是蕊酱: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

  @Gu娇: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橘_小橘: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展现大国担当。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这样的全球性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和衷共济、携手应对,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呵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乎我们共同的家园

2022-12-21 16: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当地时间12月19日凌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

  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全球范围内受监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自1970年以来下降69%。面对严峻形势,各方期待尽快制定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详细

  大会通过60余项决议,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等关键议题上达成了一致。“框架”将指引国际社会携手遏止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推动生物多样性恢复进程,共同迈向2050年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详细

  为全球难题不断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中国还出台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如创造性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详细

  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广泛开展双多边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老挝、越南等国家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地和生态廊道。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自然呈现出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本来面貌,近10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1/4的新增森林面积。遍布中国各地的种质资源库、基因库,深藏着数以千万量级的物种生存密码,为全人类守护着宝贵的自然财富。【详细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在于落实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还需要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以法之名护佑万物生灵,在法治的轨道上让生物多样更多彩。【详细

  “框架”已经达成,关键在于落实。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坚定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强大合力。中国将积极推动“框架”执行落地,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加强与发达国家交流合作,与各方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法治日报)

  V视角:

  @Mico小烊是蕊酱: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

  @Gu娇: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橘_小橘:中国一直在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展现大国担当。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这样的全球性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和衷共济、携手应对,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呵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