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切实保障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就不会动摇,发展的活力就不会减弱,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就不会改变。
国资委日前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推动中央企业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提出27条举措。
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回款不畅、成本高企、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六保”特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年初以来,国务院持续抓紧部署落实落细退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稳岗等政策。预计今年退税减税降费可为市场主体减负2.5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是重要受益者。
作为产业链“领头羊”,中央企业肩负着带领上下游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一直坚持看长远、顾大局,稳市场主体、帮中小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企业采购总额超过13万亿元,辐射带动各类企业200余万家,发挥了产业链核心作用,为受疫情影响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创新的角度来看,无论中央企业还是上下游中小企业,都不可或缺。只有大中小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发展,才能全面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面对当前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此次通知从支付账款、减免房租、降低成本、优化供给、融通资金等方面提出有效措施,不仅聚焦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帮助其“渡难关”,更有助于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强起来”。
千条万策,落实为本。今年3月份,国资委曾发文推动央企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如今结合实际情况,通知进一步强调切实加快减免房租政策落地,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谓“及时雨”。对于“主角”中央企业而言,则起到督促作用,提醒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实化操作流程,尽快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让广大中小企业“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得实惠”,在关键时刻彰显央企担当。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但是“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切实保障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就不会动摇,发展的活力就不会减弱,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就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持续提振发展信心
汇聚政策合力 稳住经济大盘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