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汇聚政策合力 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

2022年05月26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各地要增强紧迫感,千方百计帮企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让机器动起来、车间响起来,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特殊时期,信心比黄金重要。可以看到,此次会议推出的33项措施,涵盖财政、金融、运输、消费、投资、能源安全以及保障基本民生等多个方面。这些举措范围广、力度大、针对性强,传递出进一步释放政策合力的鲜明信号,彰显了上下同欲、共克时艰的决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3月以来,国内新一轮疫情波及一些省份,经济复苏受到较大冲击。要纾真困、真纾困,就要把各种政策工具用足、用好,从根本上扭转当下经济运行的颓势。

  此次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狠抓落实。有关部门要对一揽子措施尽快逐项细化并公布实施。地方政府要抓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稳经济政策,国务院将对地方落实稳经济的举措进行督查。这就要求各地必须积极发挥主动性,因需施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将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细。

  事实上,今年以来,在中央出台大力度稳经济政策的背景下,各地也在加快行动。比如,上海建立了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东莞推出了“纾困6条”“保链12条”“纾困27条”等利好政策,进一步扩大企业受惠面。

  不过也要看到,一些政策在设计上还存在盲点、痛点,最终落地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比如,有企业反映,当前产业补贴政策的发力点与企业实际痛点不一致。因为,今年一些企业的经营压力重心已由税费支出转为了市场需求疲软。因此,单纯的减税降费已不足以给企业“解渴”,还需要配套出台刺激消费、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组合拳”。

  疫情冲击之下,部分地区的生产被迫按下“暂停键”,而企业恢复生产,不是简单一键“重启”就可以的。从防疫、交通到产业链协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诉求不同。因此,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重视调研反馈,不断优化实施方案,多为企业雪中送炭。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已时不我待。各地要增强紧迫感,千方百计帮企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让机器动起来、车间响起来,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风物长宜放眼量。应当看到,疫情造成的冲击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因此,我们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将很快回归正常轨道。(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举措

     汇聚政策合力 稳住经济大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汇聚政策合力 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

2022-05-26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