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对2016年印发实施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简称《规定》)进行了修订,其中明确任何单位或部门不得干预职业学校正常安排和实施实习方案,不得强制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到指定单位实习,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
教育部官网相关通知截图
职校生实习关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保护实习学生权益,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2016年印发实施的《管理规定》明确了实习学生应受保护的各项权益,如职业学校不得强制安排学生到指定单位实习、顶岗实习者的报酬原则上应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然而,现实中,部分职业学校充当“包工头”,以毕业证要挟强迫学生实习、随意安排与学生专业不相关的实习岗位的乱象依然存在。【详细】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连接学校与社会,不仅关乎学生的职业获得感,也关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以实习为名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流水线”上务工,违规安排加班和夜班、强制实习、收费实习、实习专业不对口等问题长期存在。《规定》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了实习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实习各环节过程的基本要求,将全过程保障职业学校学生的权益。【详细】
职校违规实习乱象成因复杂
大学生实习乱象的话题早已有之,有的实习仅仅是简单机械的高强度劳动,大学生好比“机械手臂”,实习不过是工厂“流水线”作业;有的实习披着技能培训的“外衣”,实际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实习只是被“割韭菜”,付出了劳动却“被卖了还在帮他人数钱”;有的实习枉顾法律法规,大学生被戏称为“廉价劳动力”,美名其曰实习薪资,实际上是恶意剥削,实习并非得以按劳取酬。这样的实习不仅无法让学生得到技能锻炼,反而可能因加班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甚至不愉快的实习经历可能导致学生心理扭曲,最终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的就业观,阻碍用人市场规范运行。【详细】
职校生实习一再出现赚“人头费”的强制实习乱象,背后原因有其复杂性。一方面,一些职业院校对实习的性质与意义认识不到位,并未将实习视作教学活动的环节之一。职校生参与实习,既是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的必备途径,也是提前熟悉岗位、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一些职业院校受到利益驱动,打着实习的幌子谋劳务输出之实,歪曲了实习的本意。
另一方面,职校生实习乱象也凸显一些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内涵的“空心化”。众所周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核心。然而,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空洞,在校企合作的探索上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融合、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实习成了被打包送上“流水线”,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详细】
为实习管理套上制度规范“笼头”
毋庸置疑,新修订的《规定》为职校生实习管理套上了制度规范的“笼头”,但也要看到,从一纸文件的规定到国家政策真正地落地生根,还需要学校、企业和诸多管理主体之间充分落实和协调,真正从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和需要出发,提升办学质量和专业内涵,对学生实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依法依规追责,切实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详细】
实习的关系链中存在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等三方因素,只有将各个环节均把控到位,才能真正实现全领域彻底在阳光下运行。学校应加强监管,既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提高学生自身实习辨别防范能力,确保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擦亮眼睛,准确识别实习“外衣”下工作的有效性和有用性;实习单位应摆正用人观念,切实履行好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能,按照劳动付出给予学生适当的实习报酬,以企业实力、贴心服务、优质管理留住学生。此外,学生不能为了实习而实习,而要跳出实习看实习,真正把实习当做展示自身本领、提高能力的舞台,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共同构建良性运转的实习圈。【详细】
(以上综合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南方网、红网)
微言大义:
@随风摆荡:学生在这当中永远是弱势群体……
@Sunny总爱晴:能不能好好管管某些无良的民办职高和技校。
@青山和宇宙飞船:本科也有这些问题。
@乐善好施的善:这么多年,终于发现这个问题了,不容易啊!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乱象并非新鲜事,一直以来难以根治。此次《规定》的修订,是一次难得的治理契机,旨在明确职业学校、实习单位、社会等各方责任,为职校生实习管理划定“红线”。当然,要避免职校生被“恶意剥削”,还需尽快斩断强制实习、收费实习等非法“利益链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职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