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准”成口号,这杯“星巴克”还香吗?

2021年12月14日 13: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近日,媒体记者卧底调查发现,江苏无锡两家星巴克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12月13日,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发文回应称,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深感震惊,并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立刻启动深入调查。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韩艺嘉/摄

  星巴克辜负了消费者,辜负了中国市场

  虽然类似丑闻屡见不鲜,但发生在星巴克身上还是让人顿感惊讶。一方面,作为全球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在其官网郑重承诺:“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另一方面,星巴克在国内的5100多家门店均是公司直营,不对外开放加盟。“金标准+直营”,却在底线问题上“栽跟头”,实在不应该。【详细

  平心而论,如果此事出现在“三无”门店,食客也许不会太愕然。而星巴克这种世界知名品牌,在业界是“浓眉大眼”的头部企业,为何也干这下三滥的勾当?星巴克发布声明称“对于报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深感震惊”,其实消费者更震惊。除了震惊还会惊慌,特别是那些经过光顾涉事门店的消费者恐怕气极,他们有理由担心吃了问题食品而影响了身体健康。不得不说,星巴克辜负了消费者,辜负了中国市场,也辜负了公众一直以来对它的信赖。【详细

  “金标准”落实不到位,“潜规则”就会变得明目张胆

  归根结底,是利益驱使。正如报道指出,涉事门店种种触碰底线的行为,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因为星巴克要考核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门店就处心积虑地美化数据,不惜践踏承诺。在利益驱使下,监管出现疏漏是大概率事件,原本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可能被架空。在门店主管、店员的“默契配合”下,星巴克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形同虚设,上级检查人员根本发现不了实际问题。【详细

  保证食品高标准与赚取高利润的平衡木,难免会失衡。这种失衡的情况将促使企业压榨员工,甚至钻监管和法律的空子进行使坏。加盟商审批许可时提高选址的标准,分店的利润空间小。若星巴克等诸类品牌想继续遵守承诺,不妨给利润低的分店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优惠活动。毕竟,不是所有的分店都能赚取一定的利润维持经营,也不是所有门店都人流量大。一家好的餐饮业规模化后,应建立起良好的门店经营系统,以改善经营条件,扩大其运营空间,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详细

  品牌的树立依靠的不仅是宣传,更应回归产品质量本身

  本次事件不管是寥寥个案还是整体现象,从业人员脱不了干系。无锡两家门店的工作人员默许食品安全“潜规则”并一以贯之,丧失了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感。食品安全终究是“人”的因素在左右,若其严格按照食材标准选取,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此类事件或许可以避免。【详细

  缔造一个品牌可能需要数十年苦心经营,毁掉一个品牌则简单多了。一边标榜自己的“金标准”和直营模式,一边频繁践踏食品安全底线,这无异于自砸招牌。如何把制度和标准真正落实到位,是星巴克等知名餐饮品牌面临的共性课题。【详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底线和生命线。品牌的树立依靠的不仅是唯美颜值的宣传、动听的故事和理念的灌输,更应回归产品质量本身,品牌食品企业更应肩负起美味公平的责任,让所有人都公平地享用安全美味。一饮一啄的出品皆与宣传所示一致,每个出品流程皆能慎独而行,方为至善。【详细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人民网、红网)

  微言大义:

  @小天:请拿出三四十块一杯咖啡该有的质量。

  @西瓜味的夏天:服务态度也提升一下吧。

  @吴不吴:全国的店都查一下好不好,也得对得起大家的支持。

  @麦芽雪你个冷萃:很失望,希望好好整改。

  @深谷幽兰:对得起我风雨无阻,每天一杯的捧场吗?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此次事件,星巴克没有装“鸵鸟”,反应还算及时。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仅有面对舆情的积极态度,并不足以解决问题。“金标准”也好,“飞行检查”也罢,不认真执行就只是宣传口号。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底线,哪个品牌自己的标准也称不上“行业天花板”,而失去了透明的管理和全方位的监管,声誉再好的企业也可能犯错。曾经作为“小资”标签的星巴克,面对的已经是市场的充分竞争。这杯咖啡还香不香?消费者“心中有杆秤”。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金标准”成口号,这杯“星巴克”还香吗?

2021-12-14 13: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