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一位79岁老人在取完快递搬运上楼过程中猝死的消息引发大量关注。死者家属认为,快递面单清楚写着“送货上楼”,而快递员却让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爬6楼搬22斤的快递,“简直就是胡闹”。快递公司回应:快递员与客户电话沟通时,客户表明主动下楼取货,收货人查验包裹付费后直接拿着包裹离开,操作符合公司流程。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王蔚/摄
极端案例暴露了快递不送货上门的现实矛盾
孰是孰非,尚未定论,但这一极端案例再次将快递常常不上门的现实矛盾暴露了出来。近些年,人们收发的快递越来越多,服务质量却明显下滑。快递员普遍不再提前致电,“消防栓签收”“门把手签收”已算好的,更多的则是将快递直接塞进驿站或自提柜。用户不仅不能坐家收货,出去取件还要做好二次付费的心理准备。长此以往,网购的便利与幸福感难免打折。【详细】
客观而言,这桩事件的责任有两个方面:一是不送货上门;二是老人猝死。这当中,老人的身体状况是异常介入因素,快递员并不能预见。快递没送货上门与老人猝死之间很难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上述事件无疑是小概率事件,但其背后暴露出的快递是否送货上门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事件的微博评论区,不少网友都在吐槽快递不送货上门带来的种种不便——“现在的快递理所当然不上门,你喊他送上门他还要卖惨”“家里明明有人,快递员从来不问、不经同意便将包裹丢在代取点”“不送货上门导致丢件时有发生”……快递员要效率,顾客希望享受更完整、贴心的服务,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规范快递员的工作流程,减少矛盾和纠纷的发生,是此番事件之外更值得快递行业思考的事情。【详细】
快递上门是合同约定的服务,何以不断缩水?
直接原因很简单,快递小哥送不过来了。数据显示,2011年到202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从约36.6亿件增至833.6亿件,足足增长了23倍;但一线快递员从逾100万人增长到300万人,只增长了3倍多。货多人少,“压力山大”,快递公司的绩效考核又愈发严格。比如,一家公司对快递员实行“369小时”制度——3小时要签收25%,6小时要签收50%,9小时要签收75%,完不成则罚款。这样的背景下,快递小哥疲于奔命尚难以完成“签收率”,自然是不愿户户上门了。
尴尬背后,是快递公司的发展困局。过去十余年来,伴随电商的发展,快递业高歌猛进,但企业间的竞争手段十分单一,主要是以低价换市场。也正是在这一逻辑之下,虽然快递公司普遍还有利润增长,但增幅逐年下滑。与此同时,用人成本一直在上涨,快递公司常常招不到足够多的人员。到头来,牺牲服务品质就成了饮鸩止渴之举。可以说,如今的快递不上门只是一个表征,病根在于快递业尚未跳出发展窘境。
头重脚轻、大而不强,这是今天快递业给人的现实观感:业务越做越大,且上游已足够智能化,但“最后一公里”依然靠着低价策略和人海战术,提供着倒退的服务。时移世易,“社交+直播+电商”正爆发出更大的潜能,物流日益成为一项必要的社会基础设施,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更是水涨船高。如果企业还用十年前的发展策略,只会在眼下的困局中越陷越深,最终错失新的发展机遇。【详细】
放任服务不规范,只怕会惹上更多麻烦
不久前,上海就发生一起快递员当面踩碎客户快递的事件,可事件的起因也只是快递员自己的工作失误。快递频频引发的争端,逐渐暴露出快递平台在快速扩张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快递量迅速增加,快递人员的配置却未跟上,常常是外聘或员工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这样的应对方式虽然保证了效率,却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平台若是马马虎虎,快递员给客户带来的不快体验,最终伤害的还是公司形象。
客户选择包容是出于情理,快递公司更应该珍惜客户所创造的宽容环境,抓住机会、迅速成长起来,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用户黏度。重视员工的培训,注重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其服务态度和质量,规范化员工与客户的沟通方式,明确相应的流程。同时应该为用户提供畅通的投诉渠道,主动解决客户的问题。当然,快递员也应该严格自身的要求,敷衍了事、推诿搪塞的态度难以得到客户的“好评”认可,尽心尽力地对待每一单才能回馈客户的选择和信任。【详细】
在时下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快递服务,快递业发展前景广阔的背景下,上述事件不失为一个反思的机会,也是一种警示,放任服务不到位、不规范,放任不送货上门习惯成自然,快递公司惹上的麻烦或许会更多。【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北京日报、红网)
微言大义:
@南街33号:既然配送方式是送货上楼,出了事当然由快递公司负责,与顾客主动下楼无关。
@远山如黛F:快递取完后,东西就是自己的了,怎么搬运、怎么处理跟快递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换名字啰:如果是年轻人也就算了,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走路那么累,就算不是送货上门也该帮一把。
@钢筋水泥里的游牧民族:有点心酸,以后给家里买东西也要考虑取件问题了。
@张栋伟:快递员辛苦,那我打工赚钱辛苦不?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快递员未按约定送货上门,老人取件途中猝死,虽是小概率事件,但暴露了快递业“最后一公里”难题。当前,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快递企业却仍陷于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低派费、低快递费情况下,快递企业的加盟商往往想办法压缩运营成本,减少派件员。快递员每天高负荷接单,服务质量难免打折扣。快件破损、私放快递柜等事件频发,合法权益受损的消费者也不满意。从快递业长远发展来说,让“最后一公里”更顺畅,已迫在眉睫。这需要快递企业细分服务,不断优化盈利模式。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参与进来,一方面加强市场监管,督促快递业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末端服务设施建设,从而最大限度地打通堵点、卡点。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