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拿出硬招实招,加大清欠工作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创意图片 中国经济网周媛媛制作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和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的措施。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保市场主体的要求,依法依规加大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整治力度。
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位置。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复杂严峻环境和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被拖欠情况增多。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要着力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不仅是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务实之举、必要之策、应时之需,也会进一步助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
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要突出整治恶意拖欠行为。现金流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但是在交易中,中小企业常处于弱势地位,一些大型企业在项目建设中会变相延长付款期或要求中小企业垫资。而很多中小企业即便账款被拖欠,出于维系合作关系的考虑,也不敢或不愿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彰显市场的公平正义,突出整治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行为,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除“难言之隐”。
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要更好地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的行为,对企业的资金周转、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之一。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要以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为契机,强化监督检查和失信惩戒,加快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督促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做重合同、守信用的表率。对大企业来说,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既是自身守法和诚信的体现,能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整条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更好地保障自身经营。
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要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自2018年11月部署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以来,工信部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清欠工作,总体效果显著,到去年年底已经累计清偿中小企业逾期欠款8500多亿元。清欠工作取得进展,离不开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投资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相继出台,为治理拖欠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要充分发挥系列长效机制的作用,根除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症结,确保新账不欠、旧账快还。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拿出硬招实招,加大清欠工作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留住青山、赢得未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有的放矢为中小企业纾困
帮中小企业要帮到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