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医保谈判,就是要在医保的可负担性和鼓励创新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医保谈判的成功,离不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健康中国的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也将与时俱进,让更多好药造福百姓,让更多“救命药”告别天价。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邵希炜/摄
鸿篇巨著不是一天写成的,越来越厚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也是如此。
几天来,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的“灵魂砍价”持续登上热搜并刷屏朋友圈。一个半小时的漫长谈判,药企代表八次出门讨论,每瓶药的成交价,从53680元降到了33000元,降价近四成。在又一群罕见病患者迎来好消息的同时,视频中“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的发言,更坚定地传递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引发无数网友共鸣。
历经6个月的艰苦工作,国家医保局近日终于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今年,共计94种药品谈判成功,总体成功率80.34%。本次调整中,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包括谈判调入的67种独家药品和直接调入的7种非独家药品,11种药品被调整出目录。本次谈判成功的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降价幅度再创历史新高。调整后,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2860种,将于2022年1月1日执行。
这份献给亿万人民的健康红利来之不易,也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张劲妮在谈判中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而药企代表又何尝不是“快掉眼泪”了。医保谈判的成功,离不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充分尊重市场。医保药品不是一锤子买卖,对药企绝不能“杀鸡取卵”。因此,医保谈判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医保谈判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患者个人负担可承受能力等因素,通过测算,找到一个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用得起的价格,最大范围惠及百姓,这样谈判才有意义。
从企业的立场来看,医保谈判当然给企业带来了重要机遇。药品纳入医保后,需求将得到极大释放。药品虽然大幅降价,但销量也大幅增加,从而有助于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的良性轨道上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对药企来说,研发无疑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并且需要耗费巨资。因此,药品特别是新药保持适当的利润率,也有利于企业在创新驱动下可持续发展。医保谈判,就是要在医保的可负担性和鼓励创新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67种谈判成功的目录外独家药品中,有66种为2020年以来上市的药品,新药纳入率近99%,这也释放出支持更多新药进入医保、鼓励创新的强烈信号。事实上,从2017年医保谈判中外企产品占据大半江山,到今年医保谈判中国产新药占据主流地位,其间变化也体现出我国药企近年来创新发展的历程和成绩。
医保谈判的成功只是又一个新的开始。让2860种药品惠及广大群众,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这里面有政府,有药企,有医院,有药房……可以肯定的是,健康中国的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也将与时俱进,让更多好药造福百姓,让更多“救命药”告别天价。(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医保谈判:挤的是价格水分而非利润
医保谈判:要“灵魂砍价”更要“机制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