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很久没有消息的ofo小黄车,近日又上了热搜榜。网友发现,ofo退押金出了“新花样”,包括购物返押金、拉好友下单返押金、充值10元返押金2.5元等。明明是消费者的钱,理应无条件退还,没想到竟成了营销手段,以至上海消保委直斥ofo是“割韭菜的天花板”。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吕梦一/摄
“拉好友退押金”是剜肉补疮
近日,ofo商城推出拉好友帮退押金功能,甚至将自己定位为电商返利APP,在商品页面显示购物返押金,但要退99元的押金需购物超1500元。ofo这一轮营销看似聪明,实则剜肉补疮,不仅受到网友的调侃和指责,也让ofo的品牌声望进一步下滑。【详细】
此番ofo推出的退押金举措从本质上来说意味着,要想退还本属于自己的押金和余额,用户要么需要拉自己的好友入坑,要么通过大量消费来“赚取”并不多的返利。退还用户押金是ofo的法定义务,但其似乎总能把“欠债的反成了大爷”演绎得淋漓尽致。将拖欠用户不还押金当成了无底线营销的资本,实在让人无语和愤怒。【详细】
透支用户信任 破坏市场规则
ofo在结束经营后,面对消费者要求退押金的诉求,不仅缺乏积极真诚解决问题的态度,反而不断透支用户的信任,使出各种花招拖延退押,将原本严谨的善后工作,变成了一出闹剧,留下了一个负面的商业案例。ofo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龙头,未能善始善终,开了一个坏头,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也破坏了市场规则秩序,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反思。【详细】
显然,ofo在退押金风波中一个接一个的迷惑行为,已经让其在消费者心中几无信用可言。而ofo由始至终的表现也在提醒我们,有必要加快解决好两大问题。其一是押金安全的问题。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11月,仍有至少1376万人等待ofo退押金。按照最低一档99元计算,待退还的押金总额至少在13.6亿元以上。然而,法院却发现,该公司并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押金老赖”可不止ofo一家。
其二则是有关企业退出机制的问题。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陷入信用破产的企业,不妨体面离场,而有关部门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一方面,诸如不退押金之类行为本身属于违规,需重点对资金加以监管,防止企业将资金挪作他用;另一方面,对企业的退出行为加以规范,尽量减少其退出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对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服务与监管的应尽之责。【详细】
加强监管 从源头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
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大追讨力度、加强信用监管外,还应尽快推广资金账户监管,从源头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目前,北京、山东威海、山东青岛等地均探索建立了预付资金监管平台,江苏省还发布了《江苏省预付卡管理办法》,推动建立预付资金存管制度。其思路主要是,由消费者将预付资金存管在企业开立的银行账户,并由银行按实际消费逐笔结算给商家。若商家违约或“跑路”,预付款则由银行退还给消费者,资金安全性大大提高。【详细】
某种角度上,放任一些企业继续制造闹剧忽悠消费者,既是对用户、消费者的冒犯,也是对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态度、能力的挑衅。不管怎样,个别企业有关押金的闹剧都应尽快画上句号。因为,对一家企业的纵容很可能会影响对诸多企业的监管。【详细】
(以上综合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广州日报、钱江晚报、羊城晚报、人民网)
微言大义:
@Gz-阿司匹林:车都没了,拉好友干嘛?
@YANGXIN:观察了一下手机上的退押金排队,一个月排名没变化。
@iBingo:这是坑完了本人,再坑朋友?
@哈利路亚hao:这么多要求退押金的用户没人管吗?我有这200块,宁愿捐给需要的人也不甘心就这么被无良商家坑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退还用户押金,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也是应当遵循的信用底线,不该附带任何条件。“拉好友下单返押金”的做法不仅无视用户债权,还企图通过“套路”新用户来增加收益,吃相实在难看。为了防止更多用户被“套牢”,有关部门应尽快遏制企业此类逃避法律责任、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更要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