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7月28日,民政部表示,为适应户籍制度改革新要求,加快推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日前印发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删除了有关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的概念,所有规定不再区分城乡,统一规范为“最低生活保障”。下一步,民政部将指导地方逐步减少低保工作的城乡差异,推动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
低保不分城乡让保障更牢固
最低生活保障是党和政府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而作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核心制度安排。早在2012年,民政部就印发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此次《办法》的制定和出台,既是因应时势,对《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进行的系统升级,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虽然删除城市低保概念和农村低保概念并不等于完全弥合了两者差异,但是这种统一规范依然富有现实意义,因为这是统筹城乡低保制度的重要一步。【详细】
一直以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视作促进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实现了“保民生、促公平”的基本功能。然而,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低保在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低保城乡一体化成为大势所趋。这不仅是维护基本生存权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社会公正的客观需要。如今,低保不再区分城乡,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低保会更好地发挥其公平兜底的作用,保障全体公民的生存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详细】
“应救尽救”是社保分内之事
当初,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救助金额不同,是因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这两个群体,消费环境和生活成本都存在很大差异。不过,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村和城市的差异在逐渐降低,农村的物价水平、消费环境、生活成本也在向城市靠拢,因此,城乡低保标准也有必要趋同。无论是城市低保,还是农村低保,都并非是为了生存保障,而是为了生活保障。说直白一点,是为了让低收入群体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所以,保障标准会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升。【详细】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无论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制度,还是规范完善低保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一个不漏地纳入低保范围,确保“应救尽救”,都是民政部门的分内事。特别在当下,做好这方面工作,不仅有利于困难群众维护自己的基本生活权利,还有利于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详细】
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311.1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773.1万人,农村低保对象3538万人。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了每人每月694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6150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4%、8.4%。低保告别“城乡之别”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深入展开相关制度整合、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新起点。首先,救助标准的整合将让城市和农村的低保群体获得更好的保障,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其次,城乡之间日益紧密的交流融合会促使农村地区更好地吸收科学规范发展低保的经验,更好地获得专业人才等方面资源的支持,合力提升低保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再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将更好发挥制度整合的作用,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详细】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国家多年来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从实际出发,继续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我们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详细】
微言大义:
@上海大汉灵芝华华:希望能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半江瑟瑟半江红123654:养老金什么时候城乡统一?
@陆战铁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低保不再区分城乡,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在推进低保城乡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的新起点上,我们对于未来有着更多的期待: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需要实现的目标,对于我们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