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减负不减质

2021年07月30日 07: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引子: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事关孩子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中小学生减负,不仅是作业多少的问题,更是事关教育体制改革质量成色的重大问题。此次出台的“双减”工作部署,旨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 主持人:赵 鑫

  ■ 嘉宾:胡小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崔 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党委副书记)

  李文军(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减缓日益失控的教育内卷现象

  主持人:“双减”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会产生哪些影响?

  胡小勇:主要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双减”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育人目标定位——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和良好素养的学生,有利于实现其全面发展。二是“双减”意见明确了“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主体和路径。义务教育的事权在国家、在校内,而不是在校外、在资本。“双减”意见将有力遏制资本在学科类教培领域中的无序扩张,有助于减缓日益失控的教育内卷现象,让义务教育回归到良性发展轨道。

  崔盛:从短期来看,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意见严格限制和规范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性质、规模和营销方式等,将促使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转型或退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强化教师职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作业质量,探索优质的课后延时服务和假期托管服务。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将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把“双减”工作成效纳入政府义务教育质量的评价当中。

  从长期来看,“双减”意见将最终引导家长树立和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有效地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李文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已经实行多年,但随着校内负担的减轻,校外负担却愈发沉重。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不仅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还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此次出台的“双减”意见,对校外培训做了较为全面的规范,这将有利于消除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使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核心是要推进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

  主持人:有些人担心“双减”政策可能会导致学生成绩下滑,一部分家长甚至表示要聘请家教给孩子“补”课,怎么看这一现象?如何实现学生减负与教育提质的平衡?

  崔盛: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教育评价标准过于单一,长期以来存在“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倾向,导致家长出现普遍的教育焦虑。同时,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市场宣传进一步增大了这种焦虑。但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关键是能否让孩子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

  实现学生减负与教育提质的平衡,核心是要推进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实现教育评价多元化。同时,学生发展质量评价需围绕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而不是单一的只看学习成绩和分数。

  李文军:要达到学生减负与教育提质的双重目标,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相互配合。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规范设立家长学校,配备家庭教育指导专(兼)职队伍,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破除“唯分数论”;另一方面,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要发挥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开阔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努力消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等功利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

  胡小勇:社会上的这些担心和忧虑凸显出“双减”工作任重道远。教育人士和广大家长要认真分析“学生成绩下滑”的背后,滑的是分数,还是素养?教育不能只看成绩,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素养。实际上,通读“双减”意见,不难发现其核心就是“减量提质”,减的是作业数量,提的是教育质量。“双减”意见一方面为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和校内作业管理“划红线”,切实减少学生负担;另一方面,通过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等方法“释潜能”“强供给”,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落实工作需要稳步推进、久久为功

  主持人: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落实好“双减”意见,需要重点做好哪些配套工作?

  李文军:此次“双减”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让教育回归本心,更好实现教育公平。提出“双减”意见只是第一步,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稀少且分配不均衡的难题,根本解决之道还是多建设优质学校,多培养优秀教师。

  胡小勇:落实好“双减”意见,绝不能“一减了事”,而是要面向未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是要提升作业质量,尤其是要有分层次、弹性化、精准式的作业设计;二是要多途径扩大优质教育服务供给,尤其是扩大优质教育内容资源和师资资源的供给;三是要加快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对人才的评价应更具包容性和多元化;四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技术赋能,构建覆盖课后和校外学生学习需求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崔盛:第一,政府教育部门应尽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考试的内容和设计,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等化。第二,学校需更新教育观念、方法、评价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作业品质。第三,学校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运动场所,广泛开展兴趣课程、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进一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第四,要制定学校课后和假期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加大对课后以及假期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第五,政府要合理引导校外培训机构,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依法合规经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教育减负不减质

2021-07-30 07: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