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投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2020年09月07日 08:01   来源:广州日报   刘金山

  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大学,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教师和学生每年定期相聚在这个神奇的地方。

  其神奇之处在于,教师和学生完全不能相互替代。如果学生不来,教师就要失业了,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自学天才了。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学生学习还是需要教师的。即使在慕课(MOOC)时代,也是需要有教师的。

  那学生为什么会来上大学呢?要知道,人的一生中,时间是最宝贵的,是最稀缺的。为什么要花几年宝贵的时间来到大学呢?

  要知道,学生来到大学,是有机会成本的。这几年,出去工作,挣些钱,积累些工作经验,生活也许不错,也许比现在更好些。

  要知道,学生还是争先恐后地要来,是通过笔试及面试的竞争才来到这儿的,不辞辛劳,不远万里。学生来上大学的过程,千辛万苦。考试的过程,充满着心酸和苦楚,有过煎熬,想过要放弃,也可能有痛不欲生的感觉,当时学生的效用可能是负的。

  要知道,学生来上大学的过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战斗。父母,家庭,朋友,同学,可能都为之贡献过。搜寻学校,搜寻专业,搜寻往年考试信息,搜寻考试宝典,等等。人生处处需要亲友!

  来,还是不来,这是一个问题。选择,这就是生活!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任何选择,都可以是一个经济决策,无论是直接的,还是潜意识的。

  学生来上大学,把稀缺的、宝贵的时间资源配置到大学,一定有着种种的理由。交交朋友,谈谈恋爱,贴贴金,换个新的地方,上个新的平台,未来找个好工作;或者说,不想工作,再赖在校园里几年;或者说,找个专业,实现儿时的梦想;或者,说不出是什么理由。

  抽象掉一切形式,学生来上大学的根本理由、终极理由,是什么?是人力资本投资。为什么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低估现在,看重未来。否则,有钱现在花,快快乐乐,哪管未来“何处栖身”,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无所谓对错。学生来上大学,就是看重未来。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就是看重未来的过程。实际上,任何投资,都是在看重未来。学生来上大学,是在拿青春投资未来。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任何投资,都有风险。

  学生到底为什么要上大学?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回答,产出是什么?有人说,是两张纸,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文凭;有人说,是能力;有人说,是经历;有人说,是圈子,是平台,是关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产出目标,有着不同的目标函数。

  大学的产出到底是什么?产出是学生的稀缺性,为了增强学生的稀缺性。

  在一个不是靠背景的社会,在未来的各类市场上,如果一个人是稀缺的,就是有价的;越稀缺,价值就越高。即使是一个“拼爹”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事,都能“拼爹”,总是有依靠自己的时候,需要依靠自己的稀缺性。

  一个人越稀缺,其整个生命周期的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就越高。学生来上大学,是为了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最大化(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之和)。

  那么,怎么体现稀缺性?一个人的潜在生产率越高,就越稀缺。学生入学时有个潜在生产率,毕业时有个潜在生产率,二者一减,就有个潜在生产率增量。潜在生产率增量,就是大学的产出。产出越大,就越稀缺,竞争力就越强,收入就越高。

  其实,上大学,生产马铃薯,组装家具,造轮船,踢足球,看电影,有什么不同吗?从经济学的逻辑讲,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选择问题。

  学生来上大学,就是要谋求稀缺性,未来在社会尤其是劳动力市场上的稀缺性。一切稀缺的东西,都是有价的。有了稀缺性,就可以谋求整个生命周期(甚至之后)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的最大化。

  这就是“学生上大学”的经济学逻辑。记住,在人的一生中,整个生命周期,从摇篮到坟墓,甚至之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面临着经济学真理的残酷作用。

  信也罢,不信也罢,真理就在那里,顺之则昌。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人力资本投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2020-09-07 08:01 来源:广州日报 刘金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