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随心“套餐”变闹心“套路”

2021年04月08日 14: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央视曝光多家航空公司“随心飞”套餐问题,有网友称此前买了某司相关产品却遇到14次航变,多次影响她的行程。还有许多网友反映,“随心飞”很难买到想要的航段,已变成了“闹心飞”。 

  消费者别被花式营销“迷眼”

  去年疫情期间,“随心飞”类产品为航司稳定现金流、回笼资金,解了一定的燃眉之急,但随着航空业的全面复苏,出行市场的急速回暖,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或许成了某些航司眼中的“鸡肋”,甚至是耽误赚钱的累赘。

  有一种观点认为,“随心飞”类产品是航司精算化的产品,条款设计之初,就是算定了不会亏本,想薅商家羊毛哪有那么容易。但航司既不应当做“一退六二五”的窃喜,消费者也不应感到无奈而放弃合法维权。对航司来说,把套餐变套路、对客户用完就弃,只能招来“割韭菜”的恶名。让消费者真正受益,才是增加用户黏性的法宝。对消费者来说,别被花式营销“迷眼”,认真分析出行需求,仔细阅读相应条款,还得有双“慧眼”,避免盲目跟风消费。【详细】  

  经营者不应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

  应该说,“随心飞”原本是“双赢”的业务。航空业低迷时,该业务可以帮航空公司吸引人气,回笼资金,减轻压力;消费者通过该业务也能不限次数地乘坐航班。如今,“随心飞”变为“闹心飞”“套路飞”,凸显出经营者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傲慢。【详细

  仔细梳理“随心飞”等产品的商业逻辑,类似于市面上的“月票”“年票”模式,消费者一次性交齐钱款,获得理论上不限次飞行的机会。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无限次”的机会。在已经获得固定收益的前提下,航空公司必然喜欢那些出行频率小的乘客,排斥那些出行频率高的乘客。疫情初期,航空公司对出行频率的痛感不高。但随着机票价格不断回升,机舱越来越满,航空公司也相应有了排斥套票用户的动力。

  为了让消费者相信“随时随地飞”,一些航空公司宣称每天提供不少于2万个座位,但有没有提供2万个,提供给了哪些人,消费者完全不知情。在这方面,航空公司可以做得更透明些。现在许多人的套票还在期限之内,航空公司有必要保障旅客的出行体验,而不是跟用户玩各种“数字游戏”“语言游戏”。同时也要长点教训,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承诺,一开始就确定飞行次数和时间,或更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详细

  只有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才能赢得市场

  “随心飞”变成“闹心飞”,短期来看,航空公司或许多赚了一些票面价值,但从长远来看,是以牺牲消费者权益为代价的,破坏的是航空公司的信誉和口碑。今年许多航空公司再次推出了各种套票的升级版,但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更是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只有始终以消费者利益为价值取向才能赢得信赖。【详细

  事实上,衡量一款航空产品好不好,关键不在名字起得有多好,而在于用户体验感如何。有道是,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若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推销产品,终将得不偿失。【详细

  微言大义: 

  @刘能:幸好知道这个消息时套餐已经没了。

  @HotzenpIotz:这算不算欺诈?起码是虚假宣传吧?

  @放假就想出去玩的BOY:消费者太好忽悠了。

  @壹小寒:你们没理解这个产品的意义。随心飞,是航空公司随心,不是你随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去年受到疫情影响,部分航空公司推出“随心飞”等花式“套餐”,如今消费者却发现“随心飞”并不随心,而航空公司也没有拿出诚意为消费者解决“闹心”问题。其实,产品宣传再吸引人,消费者最看重的还是用户体验。说到底,顾客是上帝,顾客“闹心”了,商家还能“随心”吗?奉劝各位商家,别让花式“套餐”变成欺骗“套路”,要想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需要的是优质的产品和真诚的服务。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别让随心“套餐”变闹心“套路”

2021-04-08 14: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