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上,5部门和金融机构倾听民营企业诉求、提出实招硬招,释放出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2%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民营企业融资覆盖面、获得感不断提升。然而,民企融资仍面临不少痛点难点,如部分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还有的在客户准入上区别对待,没有做到一视同仁等。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围绕无还本续贷、跨境金融服务、股权融资等问题提出了诉求,这表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仍有较大的发力空间。相关部门仍须抓关键、出实招、见行动,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支持民营企业大显身手,须引流更多金融活水。金融部门仍需进一步精准施策、重点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经济的投入,畅通民营企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信贷方面,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须发挥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更多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大到更多民企,努力做到“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同时,推动融资成本保持在低位,减少企业借贷的中间环节,让民营企业得到更多实惠。债券方面,须强化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绿色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股权融资方面,应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培育耐心资本,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同时,还须完善风险投资市场,积极培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增加对初创期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