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倡议“就地过年”还须配套细化措施

2021年01月12日 13: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春节临近,但今冬明春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近期一些地区就出现了散发或聚集性疫情。国家卫健委和一些地方政府呼吁大家尽量留在工作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

  就地过年非常有必要

  年俗之所以要适时改变,还是因为疫情的变化。现在,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的态势。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临近,节日期间公众出行意愿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存在提高的可能性。所以,要保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力度和节奏——口罩不能摘,手要勤洗,保持社交距离依然很重要。与此同时,就地过年非常有必要。具体来说就是,减少不必要出行,少聚集、少外出。尤其在室内密闭空间的聚集,更是要避免。【详细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安徽、四川、湖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在近期密集发布通知,要求“非必要不返乡”。这是基于客观形势的科学提醒。一场普通的酒席让病毒发生快速传播的案例,已经释放了人群流动与聚集所导致的风险信号。防控不可松懈,侥幸心态要不得,对于这场守土有责的疫情防控战,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要用持之以恒的“控”和坚持不懈的“防”,去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详细

  应完善配套细化措施

  比如,企业对“就地过年”的员工要给予一些关爱性措施,一些地方已经对此作出安排——1月7日,浙江发布《关于鼓励留员工稳生产确保经济高质量“开门红”的通知》,列出十大举措鼓励地方和企业春节期间留员工、稳生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促进经济高质量“开门红”。其中,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安排文化旅游活动等措施,令人眼前一亮。【详细

  在工作地过年,要做好节日期间的物资供应和安全保障。从目前媒体报道和网民反映来看,今年留在工作地过年的人可能会很多。有关部门应提前研判,保证节日市场和群众居家生活充足的物资供应。同时,节日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也要跟上,这既包括传统的防火、防盗、交通、饮食安全等,也包括节日期间的疫情防控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有备无患,才能让这个特殊春节有序而温馨。【详细

  为回家的路提供方便

  换个角度看,一些人“就地过年”意味着其远在家乡的亲人或多或少将有所遗憾。对此,当地职能部门应尽量做好安抚工作,尤其是要保证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安全。而对于“必要”回家的人,有关方面不能“一刀切”、曲解政策而阻拦,可以通过配给口罩、消毒用品,强化核酸检测查验环节等举措,为回家的路提供方便。如此,“就地过年”才算圆满。【详细

  “就地过年”与“返乡过年”是一道命题的两个侧面。对确有必要外出和返乡的人,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也应做好出行保障,杜绝人为设障。返乡者要配合防疫工作,严格遵守报备制度,细致做好个人防护。期望普天下的人们都拥有一个平安健康祥和的春节!【详细

  微言大义:

  @略略你:我想回家。

  @月谈:就地过年,也是一种付出。

  @夜黎25:不回家,放假干什么。

  @西瓜: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吃着泡面,感觉好惨。

  @牵手定格:我会遵守相关规定,过一个安全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非必要不返乡,其实是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理性选择,是关乎自身和亲人的“安全之需”。当然,也要尊重很多人回家的意愿。如何确保运输工具安全消杀、空气流通,如何缓解火车站等春运传统人群密集地的拥挤状况,如何尽可能降低旅途中的传播风险,需要有关部门尽早应对谋划,以便未雨绸缪。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倡议“就地过年”还须配套细化措施

2021-01-12 13: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春节临近,但今冬明春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近期一些地区就出现了散发或聚集性疫情。国家卫健委和一些地方政府呼吁大家尽量留在工作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

  就地过年非常有必要

  年俗之所以要适时改变,还是因为疫情的变化。现在,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的态势。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临近,节日期间公众出行意愿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存在提高的可能性。所以,要保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力度和节奏——口罩不能摘,手要勤洗,保持社交距离依然很重要。与此同时,就地过年非常有必要。具体来说就是,减少不必要出行,少聚集、少外出。尤其在室内密闭空间的聚集,更是要避免。【详细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安徽、四川、湖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在近期密集发布通知,要求“非必要不返乡”。这是基于客观形势的科学提醒。一场普通的酒席让病毒发生快速传播的案例,已经释放了人群流动与聚集所导致的风险信号。防控不可松懈,侥幸心态要不得,对于这场守土有责的疫情防控战,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要用持之以恒的“控”和坚持不懈的“防”,去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详细

  应完善配套细化措施

  比如,企业对“就地过年”的员工要给予一些关爱性措施,一些地方已经对此作出安排——1月7日,浙江发布《关于鼓励留员工稳生产确保经济高质量“开门红”的通知》,列出十大举措鼓励地方和企业春节期间留员工、稳生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促进经济高质量“开门红”。其中,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安排文化旅游活动等措施,令人眼前一亮。【详细

  在工作地过年,要做好节日期间的物资供应和安全保障。从目前媒体报道和网民反映来看,今年留在工作地过年的人可能会很多。有关部门应提前研判,保证节日市场和群众居家生活充足的物资供应。同时,节日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也要跟上,这既包括传统的防火、防盗、交通、饮食安全等,也包括节日期间的疫情防控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有备无患,才能让这个特殊春节有序而温馨。【详细

  为回家的路提供方便

  换个角度看,一些人“就地过年”意味着其远在家乡的亲人或多或少将有所遗憾。对此,当地职能部门应尽量做好安抚工作,尤其是要保证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和安全。而对于“必要”回家的人,有关方面不能“一刀切”、曲解政策而阻拦,可以通过配给口罩、消毒用品,强化核酸检测查验环节等举措,为回家的路提供方便。如此,“就地过年”才算圆满。【详细

  “就地过年”与“返乡过年”是一道命题的两个侧面。对确有必要外出和返乡的人,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也应做好出行保障,杜绝人为设障。返乡者要配合防疫工作,严格遵守报备制度,细致做好个人防护。期望普天下的人们都拥有一个平安健康祥和的春节!【详细

  微言大义:

  @略略你:我想回家。

  @月谈:就地过年,也是一种付出。

  @夜黎25:不回家,放假干什么。

  @西瓜: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吃着泡面,感觉好惨。

  @牵手定格:我会遵守相关规定,过一个安全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非必要不返乡,其实是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理性选择,是关乎自身和亲人的“安全之需”。当然,也要尊重很多人回家的意愿。如何确保运输工具安全消杀、空气流通,如何缓解火车站等春运传统人群密集地的拥挤状况,如何尽可能降低旅途中的传播风险,需要有关部门尽早应对谋划,以便未雨绸缪。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