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要让“就地过年”一样精彩

2021年01月12日 07:56   来源:广州日报   杨博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民俗,今年要变一变了。截至11日,媒体梳理发现,因国内多地出现新增病例,河北、河南、山西等24个省份倡议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开当地。此外,多地明确,春节假期从低风险区返乡者也需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年俗之所以要适时改变,还是因为疫情的变化。现在,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的态势。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临近,节日期间公众出行意愿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存在提高的可能性。所以,要保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力度和节奏——口罩不能摘,手要勤洗,保持社交距离依然很重要。与此同时,就地过年非常有必要。具体来说就是,减少不必要出行,少聚集、少外出。尤其在室内密闭空间的聚集,更是要避免。另外,无论在哪里过年,家庭聚会聚餐也不宜人多,控制在10人以下是最好的。

  倡议就地过年,如何才能保证一呼百应?可以尽可能增加便利,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譬如,可以灵活安排休假。广东省卫健委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意愿,灵活安排休假,引导职工群众在粤过年。灵活休假的安排,有利于管控交通客流、减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也可以适当增加福利。在这方面,浙江放了“大招”。该省提出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安排文化旅游活动等措施,吸引外地员工尽量留在当地过年,有条件的地区可给予适当补助。另外,还可以发挥“头雁效应”。湖北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一律取消集体团拜和大型慰问、联欢等活动,北京等地提出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就地过年,都有向全社会做出表率的意义。

  近年来,“云过年”逐渐兴起。尤其在疫情期间,“云过年”更为宅在家中的亲朋丰富了团聚的形式。“就地过年”不妨也和“云过年”结合起来。一大家子人试试多人视频聊天,在微信群里抢抢红包、拼拼手速,在朋友圈里晒晒美好祝福,同样开心喜庆,何乐而不为。

  “就地过年”与“返乡过年”是一道命题的两个侧面。对确有必要外出和返乡的人,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也应做好出行保障,杜绝人为设障。返乡者要配合防疫工作,严格遵守报备制度,细致做好个人防护。期望普天下的人们都拥有一个平安健康祥和的春节!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要让“就地过年”一样精彩

2021-01-12 07:56 来源:广州日报 杨博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民俗,今年要变一变了。截至11日,媒体梳理发现,因国内多地出现新增病例,河北、河南、山西等24个省份倡议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开当地。此外,多地明确,春节假期从低风险区返乡者也需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年俗之所以要适时改变,还是因为疫情的变化。现在,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的态势。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临近,节日期间公众出行意愿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存在提高的可能性。所以,要保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力度和节奏——口罩不能摘,手要勤洗,保持社交距离依然很重要。与此同时,就地过年非常有必要。具体来说就是,减少不必要出行,少聚集、少外出。尤其在室内密闭空间的聚集,更是要避免。另外,无论在哪里过年,家庭聚会聚餐也不宜人多,控制在10人以下是最好的。

  倡议就地过年,如何才能保证一呼百应?可以尽可能增加便利,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譬如,可以灵活安排休假。广东省卫健委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意愿,灵活安排休假,引导职工群众在粤过年。灵活休假的安排,有利于管控交通客流、减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也可以适当增加福利。在这方面,浙江放了“大招”。该省提出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改善就餐条件、安排文化旅游活动等措施,吸引外地员工尽量留在当地过年,有条件的地区可给予适当补助。另外,还可以发挥“头雁效应”。湖北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一律取消集体团拜和大型慰问、联欢等活动,北京等地提出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就地过年,都有向全社会做出表率的意义。

  近年来,“云过年”逐渐兴起。尤其在疫情期间,“云过年”更为宅在家中的亲朋丰富了团聚的形式。“就地过年”不妨也和“云过年”结合起来。一大家子人试试多人视频聊天,在微信群里抢抢红包、拼拼手速,在朋友圈里晒晒美好祝福,同样开心喜庆,何乐而不为。

  “就地过年”与“返乡过年”是一道命题的两个侧面。对确有必要外出和返乡的人,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也应做好出行保障,杜绝人为设障。返乡者要配合防疫工作,严格遵守报备制度,细致做好个人防护。期望普天下的人们都拥有一个平安健康祥和的春节!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