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胡建兵认为,如何既加快发展步伐,又保护好环境,是西部地区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就要加快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的转变。
在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开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推动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就要加快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的转变。
客观地说,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由于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受地理、投资环境和物流成本等因素影响,招商引资确实有一定难度。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东部地区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为了缩减运营成本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有些地方出于经济考虑,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时容易忽略环保问题,使得一些重污染企业有了容身之地。转出地的严格准入政策,与产业承接地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一推一拉的合力,使污染型产业转移加速,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相当于向河流的上游转移。我国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多在中西部地区,污染问题一旦爆发,就可能影响全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全国各地包括中西部地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西部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打破了“捡到篮里就是菜”的传统思维模式,从“招商引资”变成了“择商选资”,坚决把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落后产能拒之门外。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基本遵循。意见明确提出,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这个历史性节点上展望未来,如何既加快发展步伐,又保护好环境,是西部地区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西部地区在招商引资时要更加注重成效和质量,不能贪一时之功、解一时之困,只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才能实现从被动招商到主动择商的重大转变。西部地区应当把择商选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与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努力推动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择商选资,就要仔细甄别投资商的资质、实力,以避免招商不成反被“伤”。西部各地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按照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要求,通过择商选资,将那些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一概拒绝掉,让招商变得更加“精准”。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实际上,从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的转变,也是一个倒逼自己提升筑巢引凤能力的过程,西部各地只有打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在择商选资上有十足的底气,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科技、无污染项目前来落户。也只有这样,西部地区才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安全、社会和谐安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胡建兵)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以“四位协同”构建西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个维度优化营商环境 赋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