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西部开发新脉动】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正安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0年10月09日 13:4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但搬迁后怎么办?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又成了摆在各地领导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这两年,在贵州省遵义市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安县瑞濠街道移民安置点,一项项扎实的举措正织密民生保障网,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从农民变为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资料图片:遵义市正安县瑞濠街道居民搬迁前在山里的家(瑞濠街道供图)

  “特别想有个家”

  今年35岁的王双双是从河南信阳嫁到正安县土坪镇的,在山里住了3个多月后,她就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了。“以前山里的房子是木瓦房,墙体是泥巴糊的,路也是泥巴路。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漂泊,特别想有个家”。她有些激动地说。对现在的家,她是满意的。20187月,按照政策规定,他们一家4口在县城的安置区分到了80平方米的新房。“当拿到钥匙,打开房门的时候,里面全部都是装修好的,很温馨,让我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不仅有了自己的家,她和丈夫也在家附近找到了工作,两个孩子也就近上学,走路只要10多分钟。

  对比今昔,在大山里住了58年的陈昌兴说:“能从大山里搬出来过上现在的生活,全靠好政策。陈昌兴搬到新家两年多了,他目前在县城做建筑工,一个月能有三千多元的收入,“现在的生活稳定得多,还舒适。”

  正安县瑞濠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令介绍,这里距离正安县城约5公里,交通便利,占地443亩,共9个小区72栋楼160个单元,建设住房3852套,目前已安置搬迁人员175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650人。

  

  遵义市正安县瑞濠街道移民安置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农民到市民,转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公共服务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杨令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三年多了,对每个阶段遇到的难点烂熟于心。工程建设阶段,担心工程质量及进度;搬迁初期,担心搬迁群众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搬迁稳定后,最担心的还是老百姓的收入问题。

  “刚搬过来的时候,有人不会使用防盗锁,把自己反锁在了家里,后来晚上睡觉都不敢关门;这里的房子都一样,有人出门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还有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乱扔垃圾,不会使用电器。有很多非常细小的问题,我们的社区干部、志愿者都是一个个去解决。”杨令回忆,“大概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搬迁群众才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稳定下来后,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搬迁群众的生计。杨令介绍,正安县通过“移民点单,政府下单,企业买单以及劳务输出一批、就近就业一批、自主创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开发一批等方式,为搬迁群众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力争实现人人有岗位。“现在我们安置点的群众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4%,实现户均2.17人以上就业。下一步我们要做好‘社区治理’工作,让老百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参与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从2016年到现在,已搬迁188万人。“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搬迁群众入住后,我们着力把工作重心转向后续扶持工作,加快建立完善‘五个体系’,以有效解决搬迁群众遇到的各种生产生活问题。”贵州省扶贫办宣教处一级调研员周福艳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 贾佳 张相成)

(责任编辑:李焱)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西部开发新脉动】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正安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0-10-09 13:4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但搬迁后怎么办?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又成了摆在各地领导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这两年,在贵州省遵义市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安县瑞濠街道移民安置点,一项项扎实的举措正织密民生保障网,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从农民变为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资料图片:遵义市正安县瑞濠街道居民搬迁前在山里的家(瑞濠街道供图)

  “特别想有个家”

  今年35岁的王双双是从河南信阳嫁到正安县土坪镇的,在山里住了3个多月后,她就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了。“以前山里的房子是木瓦房,墙体是泥巴糊的,路也是泥巴路。这些年一直在外面漂泊,特别想有个家”。她有些激动地说。对现在的家,她是满意的。20187月,按照政策规定,他们一家4口在县城的安置区分到了80平方米的新房。“当拿到钥匙,打开房门的时候,里面全部都是装修好的,很温馨,让我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不仅有了自己的家,她和丈夫也在家附近找到了工作,两个孩子也就近上学,走路只要10多分钟。

  对比今昔,在大山里住了58年的陈昌兴说:“能从大山里搬出来过上现在的生活,全靠好政策。陈昌兴搬到新家两年多了,他目前在县城做建筑工,一个月能有三千多元的收入,“现在的生活稳定得多,还舒适。”

  正安县瑞濠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令介绍,这里距离正安县城约5公里,交通便利,占地443亩,共9个小区72栋楼160个单元,建设住房3852套,目前已安置搬迁人员175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650人。

  

  遵义市正安县瑞濠街道移民安置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农民到市民,转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公共服务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杨令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三年多了,对每个阶段遇到的难点烂熟于心。工程建设阶段,担心工程质量及进度;搬迁初期,担心搬迁群众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搬迁稳定后,最担心的还是老百姓的收入问题。

  “刚搬过来的时候,有人不会使用防盗锁,把自己反锁在了家里,后来晚上睡觉都不敢关门;这里的房子都一样,有人出门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还有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乱扔垃圾,不会使用电器。有很多非常细小的问题,我们的社区干部、志愿者都是一个个去解决。”杨令回忆,“大概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搬迁群众才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稳定下来后,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搬迁群众的生计。杨令介绍,正安县通过“移民点单,政府下单,企业买单以及劳务输出一批、就近就业一批、自主创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开发一批等方式,为搬迁群众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力争实现人人有岗位。“现在我们安置点的群众就业率已经达到了94%,实现户均2.17人以上就业。下一步我们要做好‘社区治理’工作,让老百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参与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从2016年到现在,已搬迁188万人。“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搬迁群众入住后,我们着力把工作重心转向后续扶持工作,加快建立完善‘五个体系’,以有效解决搬迁群众遇到的各种生产生活问题。”贵州省扶贫办宣教处一级调研员周福艳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 贾佳 张相成)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