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稳住外贸主体,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管当下”之策,更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谋长远”之计。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对稳定经济运行和就业大局至关重要。”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按照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要求,抓紧抓实抓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研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新措施,尤其要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助力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破解难题,更好支撑就业稳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外贸面临的环境和形势严峻复杂。外贸外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疫情冲击下,稳住外贸基本盘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各类外贸主体超过40万家。全球疫情持续蔓延,让部分企业遭遇接单难、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可以说,稳住外贸基本盘,最主要的就是稳住这些外贸主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稳外贸措施。比如,近日我国举办了第127届广交会。在这次“云端”广交会上,海内外近2.6万家企业上线展出约180万件商品,5000多场直播同时进行,中外客商足不出户就能觅商机、做生意。又比如,山东推出支持外贸外资企业32条“干货”政策措施;河南郑州积极开展“三送一强”活动,千方百计稳外资稳外贸等。
稳住外贸主体,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管当下”之策,更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谋长远”之计。
稳住外贸主体,首先需要观大势,看长远,坚定信心。虽然当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给我国外贸工作拓展和外贸主体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是我国经济持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外贸韧性强、竞争力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就一定能转危为机,闯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稳住外贸主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因应外贸形势和市场需求,精准施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一方面,要推动减税降费、提高通关效率、加大出口信贷投放等一系列支持外贸政策的落实,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更进一步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储备,及时根据外贸主体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加以化解。
稳住外贸主体,也需要所有外贸主体拓视野、重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危机中往往也蕴藏着许多通往更好未来的机遇,如在刚刚结束的“云端”广交会上,许多外贸企业或精心布展、开通直播,或加强研发、力推新品,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市场机会。另外,对于企业来说,还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等政策,有效规避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同时调整策略,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循环中拓展市场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助力外贸企业渡难关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打好政策“组合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