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这三项工作要做好

2020年06月12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要利用好生产要素、培育好重点产业、建设好中心城市。

  数据显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正不断成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5万亿元、23.7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4%。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也不断深入和升级,释放政策红利。(6月10日《经济参考报》)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是中央的工作重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要利用好生产要素。从当前情况看,区域协调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城乡发展的落差有可能加大;二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落差有可能加大;三是传统经济优势地区与现代经济领先地区发展的落差有可能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决清除各种堵点、痛点,促进土地、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激活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

  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要培育好重点产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各区域要围绕全国这盘“大棋”,结合各自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历史人文特征等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要在纵向上形成竞争力强的完整产业链,在横向上构建相对集中又高度相关的产业集群,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要建设好中心城市。2018年11月30日发布的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强调,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有很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比如长三角的上海、京津冀的北京、粤港澳的深圳等。建设好一个中心城市,就会带动一个城市圈,发展一个城市群,形成“中心城”和“卫星城”有机结合、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的协同联动发展格局。近日,部分省市相继出台相关规划文件,为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建设提供规划保障,比如山东省宣布将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陕西省印发《关于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一个个区域中心城市迅速崛起,将不断逆袭并带动所在省份快速发展。

  应该说,近些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呈现出差距相对缩小的良好态势。接下来,还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更好发挥城市群作用,凝聚起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强化举措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建立更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进一步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这三项工作要做好

2020-06-12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