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会热评】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以保促稳”有信心

2020年05月26日 11: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由于疫情对国计民生的巨大冲击以及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海内外广泛关注的重要指标,一些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士甚至还作出了各种预判。然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罕见地没有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具体目标。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务实之举

  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受疫情影响,我国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长目标的评估理应做出相应调整。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压力增大,给国内带来的综合影响不可忽视。因此,现在制定一个明确的增长目标也存在诸多困难。【详细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大家有目共睹。面对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强行设定经济增速目标,不仅不明智,而且不现实。“在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下,任何政府都面临着选择,工作的重心放在集中资源追求经济增速目标上,还是放在动用各种政策工具去帮企业和百姓渡难关上?”“南风窗”知乎号的这段话,点明了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最关键的考量——社会民生是国家最大的基本盘。【详细

  不设增速具体目标,不等于不要经济增长

  今年举措不同以往。没有设定经济增速量化目标,不等于不要经济增长。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无论何时何地,发展都是第一要务,而经济发展则是最基本的发展。只有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才能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提供坚实支撑,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详细

  不设增速具体目标,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不作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有很多“硬骨头”要啃。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立足疫情防控的前提,又要有全局视野。坚持稳字当头、筑牢底线思维,把注意力和资源配置集中于就业和民生,是符合我国实际又切实可行之举。【详细

  抓好“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

  鉴于当前形势,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把“六保”作为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会稳住经济基本盘。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政策工具更丰富、政策力度更大、政策目标更聚焦,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详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提GDP增长的具体目标,并不意味着今年的发展目标模糊,因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然不变,这一目标任务较之以往的GDP增长指标更具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意义,所体现的正是人民至上、民生为重的国家意志,所遵循的正是中国全面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与步骤。今年将因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重大挑战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目标,而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详细

  微言大义:

  @抿嘴看风:这就是实事求是。疫情在这里,大家都理解,全力以赴就够了。

  @艾悌儿:我们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而不是好看的数字。

  @铁瓷碗儿:永远以人民为中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更大的弹性空间。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正是政府因势利导、聚焦改善民生的体现。以保促稳、稳中求进,我们有信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两会热评】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以保促稳”有信心

2020-05-26 11: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由于疫情对国计民生的巨大冲击以及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海内外广泛关注的重要指标,一些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士甚至还作出了各种预判。然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罕见地没有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具体目标。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务实之举

  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受疫情影响,我国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长目标的评估理应做出相应调整。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压力增大,给国内带来的综合影响不可忽视。因此,现在制定一个明确的增长目标也存在诸多困难。【详细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大家有目共睹。面对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强行设定经济增速目标,不仅不明智,而且不现实。“在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下,任何政府都面临着选择,工作的重心放在集中资源追求经济增速目标上,还是放在动用各种政策工具去帮企业和百姓渡难关上?”“南风窗”知乎号的这段话,点明了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最关键的考量——社会民生是国家最大的基本盘。【详细

  不设增速具体目标,不等于不要经济增长

  今年举措不同以往。没有设定经济增速量化目标,不等于不要经济增长。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无论何时何地,发展都是第一要务,而经济发展则是最基本的发展。只有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才能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提供坚实支撑,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详细

  不设增速具体目标,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不作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有很多“硬骨头”要啃。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立足疫情防控的前提,又要有全局视野。坚持稳字当头、筑牢底线思维,把注意力和资源配置集中于就业和民生,是符合我国实际又切实可行之举。【详细

  抓好“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

  鉴于当前形势,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把“六保”作为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会稳住经济基本盘。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政策工具更丰富、政策力度更大、政策目标更聚焦,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详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提GDP增长的具体目标,并不意味着今年的发展目标模糊,因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然不变,这一目标任务较之以往的GDP增长指标更具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意义,所体现的正是人民至上、民生为重的国家意志,所遵循的正是中国全面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与步骤。今年将因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重大挑战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目标,而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详细

  微言大义:

  @抿嘴看风:这就是实事求是。疫情在这里,大家都理解,全力以赴就够了。

  @艾悌儿:我们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而不是好看的数字。

  @铁瓷碗儿:永远以人民为中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更大的弹性空间。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正是政府因势利导、聚焦改善民生的体现。以保促稳、稳中求进,我们有信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