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设增速具体目标是一场“特别考核”

2020年05月25日 07:4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刘晶瑶

  假设有一家公司,突然宣布今年没有KPI考核了,会发生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松了口气,但大家敢混日子吗?显然不敢。因为没有KPI其实相当于一场“特别考核”,它更考验每个人的能力。

  靠谱的员工会从更长远的角度去为公司筹谋,主动调整策略——既然今年没KPI,那就把今年的基础打牢打好。

  2020年是一个极特殊年份,大至企业,小至个人,不少都深刻地意识到现阶段“生存”问题大于增长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将重点放在“六稳”“六保”上。大家想想那个不设KPI考核的公司,个中深意,值得体会。

  “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明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在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下,任何政府都面临着选择,工作的重心放在集中资源追求经济增速目标上,还是放在动用各种政策工具去帮企业和百姓渡难关上?”“南风窗”知乎号的这段话,点明了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最关键的考量——社会民生是国家最大的基本盘。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大家有目共睹。面对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强行设定经济增速目标,不仅不明智,而且不现实。

  世事如棋局局新。2020开年的这盘棋,更是如此。“2020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疫情带来了高度的不确定性,国际环境也十分复杂,敢于打破传统,不设具体经济增长目标,这才是一个大国的务实与风度。”知乎网友“小沈飞刀”的这番话,为政府决策的务实点赞,也点出了“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的责任与担当。

  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提升“六稳”与“六保”的优先度,能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更好地推动经济复苏与民生保障。反之,如果不顾实际情况,可能最终“面子”好看了,“里子”却受损了。

  知乎网友“何云Howard”对突出“六保”作了清醒分析——听起来,“保”似乎是一个相对消极的说法,但其实不然。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保住了国家的生命线;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保基层运转就是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六保”“六稳”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

  保,是以退为进;保,是稳中求进。有保,才有底气;有保,才有明天。

  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是政府因势利导、聚焦改善民生的体现。后疫情时代,回答“六稳”与“六保”这道新经济考题的思路,正是对以往改革路径的延续。

  知乎网友“牧之”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从长远来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体现在国家的富强,更重要的是人民的幸福。比起GDP增长,我们更关注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发展目标。比如,教育质量越来越高,教育资源分配越来越公平;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公共卫生体系越来越完善;社会治理越来越好,全国各地犯罪率越来越低;文化领域欣欣向荣,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雨绸缪早预防。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担子更重;在稳定中求发展,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不设增速具体目标是一场“特别考核”

2020-05-25 07:4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刘晶瑶

  假设有一家公司,突然宣布今年没有KPI考核了,会发生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松了口气,但大家敢混日子吗?显然不敢。因为没有KPI其实相当于一场“特别考核”,它更考验每个人的能力。

  靠谱的员工会从更长远的角度去为公司筹谋,主动调整策略——既然今年没KPI,那就把今年的基础打牢打好。

  2020年是一个极特殊年份,大至企业,小至个人,不少都深刻地意识到现阶段“生存”问题大于增长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将重点放在“六稳”“六保”上。大家想想那个不设KPI考核的公司,个中深意,值得体会。

  “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明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在当前特殊的经济形势下,任何政府都面临着选择,工作的重心放在集中资源追求经济增速目标上,还是放在动用各种政策工具去帮企业和百姓渡难关上?”“南风窗”知乎号的这段话,点明了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最关键的考量——社会民生是国家最大的基本盘。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大家有目共睹。面对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强行设定经济增速目标,不仅不明智,而且不现实。

  世事如棋局局新。2020开年的这盘棋,更是如此。“2020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疫情带来了高度的不确定性,国际环境也十分复杂,敢于打破传统,不设具体经济增长目标,这才是一个大国的务实与风度。”知乎网友“小沈飞刀”的这番话,为政府决策的务实点赞,也点出了“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的责任与担当。

  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提升“六稳”与“六保”的优先度,能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更好地推动经济复苏与民生保障。反之,如果不顾实际情况,可能最终“面子”好看了,“里子”却受损了。

  知乎网友“何云Howard”对突出“六保”作了清醒分析——听起来,“保”似乎是一个相对消极的说法,但其实不然。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保住了国家的生命线;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保基层运转就是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六保”“六稳”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

  保,是以退为进;保,是稳中求进。有保,才有底气;有保,才有明天。

  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是政府因势利导、聚焦改善民生的体现。后疫情时代,回答“六稳”与“六保”这道新经济考题的思路,正是对以往改革路径的延续。

  知乎网友“牧之”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从长远来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体现在国家的富强,更重要的是人民的幸福。比起GDP增长,我们更关注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发展目标。比如,教育质量越来越高,教育资源分配越来越公平;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公共卫生体系越来越完善;社会治理越来越好,全国各地犯罪率越来越低;文化领域欣欣向荣,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雨绸缪早预防。不设GDP增速具体目标,担子更重;在稳定中求发展,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