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经济”激活“新消费” 赋能“新基建”

2020年03月24日 13:2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复工复产稳经济】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宅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促进了消费转型升级,赋能“新基建”,疫情过后,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目前,各地正在布局新兴产业,可谓准确把握了市场的脉搏,体现出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为。

  近期,在助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各显身手,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生鲜电商等行业迅速升温。从目前已发布的60多家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预告来看,16家公司预喜皆与“宅经济”相关。与此同时,在各地重大基建项目提速推进的同时,数字产业迎来“重仓”布局,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蓄势开启。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期间,利用了数字科技、无接触服务的“宅经济”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表现突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报道显示,阿里健康今年以来在线义诊访问用户超过280万;在线教育、数字娱乐回到风口,哔哩哔哩预计一季度营收增长118%,喜马拉雅一季度营收增长32%;生鲜电商需求旺盛,如叮咚买菜春节七天完成400万单,近期订单量增长80%;远程办公业务迅速成长,华为Welink业务量增长80%,为上海4万企业和组织提供服务。

  可以说,以“宅经济”为代表的“非接触式”经济消费模式,虽非疫情防控期间突然催生的新模式,但受到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人们消费行为习惯改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酝酿已久,在释放“新消费”发展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布局、引领新兴业态发展潮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网上问诊、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新模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我国经济要实现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数字经济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出更多的消费模式,将疫情带来的“危”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

  以在线问诊为例,除了可以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节省患者去医院排队等候的时间。通过在线问诊,不需要做医疗检测或住院治疗的患者无需再去医院,这就可以将医疗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患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当然,在线问诊发展需要创新医疗平台,让医生和患者的“网上接触”也能同“现场接触”一样,尽量减少误诊等问题。同时,还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网上问诊秩序,防止医疗事故等事件的发生。

  疫情对政府治理模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疫情发生期间,为了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要,政府一方面鼓励企业采取线上办公、弹性办公、网络云办公等办公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自身也改变了以往处理政务的模式,积极通过视频会议、网上政务等方式,确保疫情期间政府自身防疫与公共服务两不误。这种办公模式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政府运行成本。伴随着政府过“紧日子”的财政约束要求,为了进一步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线上办公、网上服务厅等“非接触式”政务处理模式将成为发展趋势。与线上办公、云办公平台等有关的产业和服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宅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促进了消费转型升级,赋能“新基建”,疫情过后,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目前,各地正在布局新兴产业,可谓准确把握了市场的脉搏,体现出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为。当然,各地政府仍要按照中央的总体规划,继续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相关企业创新产品和模式,以实现更多场景运用,满足消费需求,服务经济发展。(注册税务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新基建”为何如此受重视?

     市场主体参与“新基建”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宅经济”激活“新消费” 赋能“新基建”

2020-03-24 13:2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