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尽管普通观众不一定都有像春晚那样光彩夺目的舞台,更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舞台中央,但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在认真生活、努力工作的瞬间,他们也是闪着光的。当掌声响起来时,即使舞台中央那道光没有投射在普通观众的身上,一台贴近观众、勇于创新的春晚也能在华灯初上、全家团圆的时刻温暖人心。
在当初精神文化生活并不丰富的年代,春节联欢晚会一直是万人瞩目、具有较高口碑的电视节目。
现在再谈起春晚,更像是伴随春晚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集体怀旧。因为对这一代人来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记忆就是春晚。春晚让节日的回忆充满了“把大象装冰箱分几步”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欢声笑语,而不只是圣诞老人和“铃儿响叮当”的西洋气氛;伴随合家团聚的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和“常回家看看”的动人旋律,而不只是手机“抢红包”和网络直播“买买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庆祝春节开始有了更多方式,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不再是除夕夜的唯一选择,而逐渐成为春节期间的调味品之一。进入互联网时代,文娱节目的受众群体及其审美结构更是发生着巨大变化,春晚要想兼顾各个阶层在节日期间的文娱需求,做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确是一年比一年难。
老一代在等待听到《难忘今宵》,年轻一代则选择“蹲守”电视机前追看“小鲜肉”;老一辈人在逐渐接受收看春晚的新方式,年轻一辈也在通过春晚这个“桥梁”消除与传统的隔膜。不过,年轻人会选择更喜欢的方式表达关注,比如边看春晚节目边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评论一番。其实,收视率降低、节日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缘于观众的娱乐选择更加多元,而这也并不妨碍人们仍然继续关注着春晚,试想如果没有关注,自然无从描述,更谈不上点评和吐槽。
当然,作为一场全球华人共庆传统节日的文化盛会,春节联欢晚会本身就意味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相当高的关注度。因此,春晚的创新变化自然也备受观众期待。春晚创新不应止步于节目形式“大乱炖”、实力演员和当红“鲜肉”的简单杂糅,而应既富有文化内涵,又不缺接地气的表现方式,既能为传统“代言”,又能融合最前沿的流行元素。诚然,春晚已经成为了一个标签,但创作者和表演者却不能被这一“标签”框住了思维。
前不久,一场极具青春个性的B站跨年晚会在与众多地方卫视跨年晚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收获大量好评;而持续火爆的网络歌曲《野狼disco》融合了七八十年代迪斯科的风格,成为2019年度热曲……正是贴近观众的内容和传播方式,让这些文娱节目和作品走红,也让创作者和表演者更加明确,只有摒弃固有思维,打破“条条框框”,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最近,《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彩排已经获得了来自观众的点赞:“今年春晚可以说是一样的年味,不一样的表达。”今天,这台春晚就将正式呈现在千家万户面前,期待创新的春晚仍能给观众留下不变的“春节记忆”。尽管普通观众不一定都有像春晚那样光彩夺目的舞台,更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舞台中央,但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在认真生活、努力工作的瞬间,他们也是闪着光的。当掌声响起来时,即使舞台中央那道光没有投射在普通观众的身上,一台贴近观众、勇于创新的春晚也能在华灯初上、全家团圆的时刻温暖人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抽奖赠门票,央视春晚这个创意好
“假唱”上热搜,倒逼央视春晚带头“打假”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