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2019年12月28日 07: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垃圾分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从顶层设计、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公众理念和意识习惯的改变等方面做出努力。而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政策措施制定也要兼顾到所有环节。

  回望2019,“垃圾分类”无疑是年度热词之一。2019年,也被称为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元年”。

  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其后,北京、广州、杭州、重庆、深圳等多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也悄然提速。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这标志着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全国各大城市正式开启。

  我国人口规模庞大,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堪称巨量。据统计,垃圾分类可以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垃圾分类已在我国推行近20年,不过倡导效果并不明显。垃圾分类之所以难以推进,最大的难点在于需要打破多年以来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从顶层设计、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公众理念和意识习惯的改变等方面做出努力。而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政策措施制定也要兼顾到所有环节。无论前端的人人分类投放,还是后续各个环节,垃圾分类都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人人都知道垃圾要分类,即使垃圾分类是举手之劳,但具体该怎样分类恐怕很多人也不一定能说清楚。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公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为推进垃圾分类真正落地,不少地方都规定,违反垃圾强制分类规范的各类主体将面临包括罚款在内的多种处罚。然而,垃圾分类强制执行的执法成本高、难度大,强制处罚还需循序渐进。其实,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主要的作用在于增强公众垃圾分类意识,让公众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城市产业结构不同,消费结构也不同,产生的废弃物也有所区别,因此,垃圾分类政策必须落到城市,一城一策。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参与,也需要各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编制更具体的项目目录,帮助垃圾精准投放。

  垃圾分类无疑是一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但最终还是依靠每个人自觉践行。不过从目前来看,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垃圾分类习惯亟待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牛力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参与垃圾分类,应成为市民一种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须加力度、提速度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垃圾分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2019-12-28 07: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