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用户隐私,需要用责任来兑付信任

2019年12月23日 10: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透露,又有100来款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的APP被查处整改。之前,工信部也通报了第一批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41个APP。此次被曝光的一款APP,下载时竟需要获取性取向、婚史、好友列表和精准定位信息等,如果选择暂不同意该隐私政策,则无法使用相关服务。

  刺探用户隐私

  2018年7月,“大众点评”APP的“展示好友去过的餐厅”功能遭投诉火速下线,一月未过,搬运用户小红书评论的隐私泄露案再度上场;2019年9月,“航旅纵横”APP的“虚拟客舱”功能,乘客可随意查看同一航班其他乘客的历史飞行地点与频率等信息,更有用户收到骚扰信息,“被迫社交”;更不谈2018年5月就曾引起轩然大波的滴滴顺风车的车主乘客互评功能,人未上车司机就已知晓你“颜值几何”。【详细

  有个网友看到这则新闻后留言说,前几天和朋友语音聊天,问有没有什么电视剧推荐,朋友就给他推荐了《宰相刘罗锅》。然后这个网友就收到某平台的推荐,点了“不感兴趣”后还是连续好几天推荐,但他之前从未提过或者看过这部电视剧。网友说对此“细思恐极”。实际这种细思恐极的事早已有之。【详细

  其实有法可依

  2019年6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则给出了更为清晰的界定:依据个人信息最少够用原则,以基本业务功能划分了16类APP,给出了每项业务功能相关的必要信息范围,即一旦缺少则会导致基本功能无法实现的信息。【详细

  按理,这方面其实是有法可依的。根据2018年5月1日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了信息获取最少够用原则,因此有些APP要进行实名制认证,需要收集用户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是允许的,但仅局限于此。【详细

  进行严格监管

  目前,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泄露被交易已司空见惯。要解决这问题,首先,事前监督要完善,法律要完善,最重要的是有强制性。APP的用户安全已成为公共利益的一部分,绝非小事可等闲视之。其次是事后不能只靠整改,要有具一定力度的实质性处罚,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再者,应有专职部门监管,避免九龙治水。【详细

  规范不能只印在纸面上,监管更不能浮在水面上。为矫正行业风气,既需要明确权力边界的规范准则,需要阶段性的专项行动,更需要常态化的有力执法。只有大幅提高侵权的代价,才能让习惯于野蛮生长的APP学会遵守规矩、尊重用户。在APP刺探隐私“手”伸太长的当口,规范监管,刻不容缓。【详细

  微言大义:

  @淳艺:治理侵权App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先任一回: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扶青:守护隐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边界,不能靠企业自律,依法而治必不可少。

  @饭饭:那些将用户信息安全抛诸脑后的企业,最终也难逃用户“用脚投票”。

  @一则而言:数以亿计的用户究竟要透明到什么程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需要说明的是,App不是不能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但不能“越界”、过度,不能强制、超范围索要权限。从实际来看,我国对信息泄露的处罚还是太轻,偶有处罚大棒高高举起却又轻轻落下。唯有与时俱进、加大惩戒力度,让那些违规企业有“切肤之痛”,捍卫用户隐私权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对网络平台和企业来说,获取和收集用户信息固然重要,善待和保护用户信息更重要。一边是信任,一边是责任,这是一组完整的对等关系,呵护用户隐私,需要用责任来兑付信任。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呵护用户隐私,需要用责任来兑付信任

2019-12-23 10: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