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长江学者”变成“学术帽子”

2019年12月11日 10:4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针对政协提案中关于取消“长江教授奖励计划”的建议,教育部回复表示,今后将完善退出机制,明确退出情形和程序,淡化“帽子”概念。

  帽子真牛

  因为院士评选难度极大,在科研领域,很多人是将长江学者视作仅次于两院院士的头衔。评上了长江学者,意味着掌握更多的学术资源,在学术圈有更大的话语权。自1998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一大批学术成就很高的中青年学者,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费尽心机地钻营,大搞学术不端以求成果上占先;也有学校花重金挖墙脚,把长江学者当成一种奇货可居的商品。【详细

  所谓“帽子”,即学术头衔、人才荣誉的俗称。实事求是地说,为优秀人才授予特殊称号,给予有潜力者以适当帮扶,各类人才计划在相当长时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育和催生了大批学术精英,如今不少成名成家者也都曾受惠于此。但随着“帽子”越来越多,人才计划名目繁杂,问题潜滋暗长。【详细

  饱受诟病

  近年来,被曝出丑闻的长江学者不在少数,有的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涉嫌性骚扰。出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因为部分人行为不端,个别院校对长江学者的不恰当聘用,就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全盘打翻,否定其为培养中青年学者、促进中国学术进步做出的贡献,既不客观也不公允。【详细

  不乏“青椒”为拿“帽子”,只做短平快的,凑论文、拼关系,结果是浮躁成风。究其根源,一大症结在于这些名头捆绑的资源、待遇、职称、评奖等太多,甚至主导了资源分配。“有帽者帽帽跟随、无帽者一帽难求”,“抢帽子”之风,让许多人难以安坐书斋、潜心向学。【详细

  瘦身健体

  这首先需要让“帽子”瘦身健体,那些款式相同的、功能相似的,是不是可以合并,那些落伍的、功能退化的,是不是可以精简?将资源利益与荣誉称号适度解绑,对学者、对高校构建更加多元的评价体系,才能逐渐扭转“唯帽是尊”的风气。这是项大工程,恐非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所能胜任,还需从顶层设计予以整体统筹,下一番大功夫。【详细

  教育部已经出台《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等文件,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提出明确要求,坚决杜绝抢挖“帽子”人才等短期行为;并要求完善“长江学者”退出机制,明确退出情形和退出程序,严格人才称号的使用管理,淡化“帽子”的概念。【详细

  微言大义:

  @文军:这其实就是当前存在的学术人才评价”唯帽子论“问题。

  @一闪出来:希望象牙塔与“心无旁骛”“潜心钻研”有关,与“汲汲功名”“腐败裙带”远离。

  @华臻:让这顶帽子去掉功利性,回归学者味。

  @亮晶晶:从根子上讲,还是顶尖人才太少了。

  @晚霞:引导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帽子”本无错,但迫切应当考虑的是,如何让人才计划更好更广泛地服务人才、培育人才,而不仅仅是给少数人“镶金边”,或者只进不出,成为某些人的“职业终点”。只有堵住戴“帽”牟利的漏洞,树立更加科学的导向,让荣誉称号助力“聪明的大脑”,才能回归搞学术的初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避免“长江学者”变成“学术帽子”

2019-12-11 10:4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