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有一座座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也有一些房子慢慢老去。这些房子是人们眼中的“老破小”,大多具有20年以上房龄。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是这些老旧小区常见的问题。这不仅成为小区居民的一桩“心事”,也是现代城市发展及社区治理的一大“心病”。
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福祉相连,与城市文明相系。它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基层治理工程。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投资,弥补城市发展裂痕……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将更加宜居、更具包容性和人文关怀,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北京西城区的新建高楼与老旧小区。(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孙超/摄)
“好看”又“好住” 这是一项民生工程
坑坑洼洼的马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小区周围及河边公园铺上了草坪……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曾经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在实施改造工程后焕然一新。在焦作市山阳区丰收社区的丰收小区,改造工程不仅让小区外观亮起来、美起来,还给小区增添了一部文体用品共享机,供居民们免费使用。
始于“颜值”,精于细节,这是当下很多地方正在实施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特点。这是一项涉及上亿居民的民生工程,事关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7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厦门、广州等15个城市启动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截至2018年12月份,试点城市共改造老旧小区106个,惠及5.9万户居民。
老旧小区改造是群众的期盼,不仅要改善硬件设施,还要增加养老托幼等民生服务,使小区“好看”又“好住”。目前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基本的配套设施,例如,维修完善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水、电、气、路等市政基础设施;二是提升类的基础设施,比如有条件的地方配建停车场、活动室、物业用房等;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类的内容,包括完善社区养老、抚幼、医疗、家政等设施。
现实来看,要完成这些改造内容并不容易,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包括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动员小区居民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同步建立小区后续管理机制等等。因此,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光靠政府部门唱“独角戏”不行,还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组成多声部“合唱”,从而让这一民生工程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2019年10月21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共乐小区的数十栋老楼房完成了节能宜居改造,当地数千户居民住进了暖屋子。(图片来源:东方IC)
稳投资促消费 这是一项发展工程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正逐渐成为当前城市更新、促进消费的重要方向。
老旧小区改造,一方面能够补齐幼儿园、小超市等短缺的服务设施,进而消除居民扩大消费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能开拓银发消费、幼儿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模式,持续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创造新动能。特别指出的是,老旧小区改造投资周期短,通常在半年左右,它的边际效益明显,资金周转很快,能迅速转化为消费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有17万个。按此数量计算,专家预计投资规模大致是3-5万亿。在3-5年之内,如果把这样一个项目落实好,每年的投资规模将会达到1万亿左右。
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做好“六稳”工作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一个“稳”就是稳投资,而基建投资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从粉刷外墙、增设电梯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的投资领域较多,将直接带动钢材、水泥、玻璃、电缆、工程机械等的市场需求。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老旧小区改造既改善了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又拉动了新的有效投资增长,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看,老旧小区改造也能促进城市更新和功能提升,改善过去外观上楼宇林立,但内部功能不健全的状况。从国际经验看,城市更新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2019年11月7日,陕西省西安市体育学院家属院里,6栋老房子已经装好了电梯。(图片来源:东方IC)
重协商集合力 这是一项社会基层治理工程
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不同居民可能存在不同诉求,如何让小区改造顺利进行,让老百姓改得宽心、住得舒心?
以广受关注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有的居民对加装电梯的需求很强烈、很迫切;有的居民觉得加装电梯固然是好事,但不加装电梯也勉强可以应付;有的居民则担心费用分摊不够公平合理、电梯运行噪音大打扰正常生活……众口难调,好事要做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这就要平衡好各方利益,找到“最大公约数”,通过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绘就老旧小区改造的最大“同心圆”。
目前,各地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也涌现出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桥东岸路333幢首部电梯加装成功,采取的是按比例分摊的模式。10户居民共同协商后,确定6楼每户承担20.5%,5楼每户承担15%,4楼每户承担9%,3楼每户承担4%,2楼每户承担1.5%,1楼业主不分摊。电梯的维修保养、电费负担也按此比例分摊。四川成都则允许小区依法依规用住房维修基金购买“电梯维修险”,并将这一模式引入到房屋外墙瓷砖脱落等其他共用部位的维修中。河南新乡三分区社区则成立了居民议事会,遵照“大家事大家议”的理念,确保改造事项由居民提出、居民共建、居民受益。
老旧小区改造并非易事,量大面广,情况各异,任务繁重,与其说是一项建设工作,不如说是一项社会基层治理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充分做好通盘考量,尽可能减少协调和磨合成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而尊重和回应居民们多元化、差异化的利益诉求,愿意“成人之美”,或许能更好地推进改造工程顺利开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老旧小区改造须在“好住”上解难题
老旧小区改造,平衡各方利益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