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审慎包容监管,平台经济不该遭遇“上海堡垒”

2019年08月16日 07:01   来源:红网   叶纹

  近日,上海交通主管部门首次联手通信管理部门,开启第二轮对“滴滴”“美团”“享道”“首汽”等互联网出行平台的上户执法检查。这些网约车平台又再次“中标”。检查中发现,许多平台司机不具备营运资格或者车辆提供召车信息服务,滴滴、优步、易到、神州全部上榜,有平台被开出20万元罚单。

  这不是上海交管部门第一次对网约车平台开出罚单。媒体披露,在今年7月的第一轮检查中,执法部门已累计对滴滴、美团等14个平台共计检查21次,对平台未完成清退平台内不合规车辆、未全量数据推送等违法行为开出罚单114张,其中对“滴滴出行”处罚550万,“美团出行”处罚147万。

  不只是罚单,上海交通执法部门提出,下一步将根据执法检查情况依法依规处置,直至作出暂停发布、下架 App 或停止互联网服务、6 个月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处置等处罚。

  上海对于网约车平台开出的罚单,大背景是去年以来各地开展的网约车合规化检查。但是,上海的合规治理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波澜,未必是前期的执法不严,也不是各网约车平台“置若罔闻”,而主要是合规门槛本身太高导致的合规难。比如,上海要求网约车司机必须是本地户籍,车辆是本地牌照。然而上海非本地户籍不能办理驾驶员证,也就不能办车证,合规其实无从谈起,而本地户籍居民从事网约车的意愿相当低。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现有的网约车都被推到了合规门槛之外,要完全在目前的门槛条件下推行合规,大部分网约车都将“停摆”。

  按照上海管理部门发布的数据,“滴滴出行”平台上的不合规网约车辆占比均超过82%,而“美团打车”平台在“黑名单预警”中占比也逾15%。这种背景下,强行推进合规就会导致大部分网约车停运,即便不考虑平台发展,对市民出行及相关人员就业带来的影响也不可估量。

  事实上,这次上海网约车的合规整治之所以一度上了热搜,除了其影响大,也和该治理行动与前几天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所释放的治理善意,构成鲜明反差有着莫大关系。

  该意见除了提出“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要求,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总原则,还具体明确,要合理设置行业准入规定和许可,指导督促有关地方评估网约车等领域的政策落实情况,优化完善准入条件;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分领域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对看得准、已经形成较好发展势头的,分类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避免用老办法管理新业态。

  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要量身定制交通运输新业态监管模式,坚持“乘客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发展、包容审慎”的发展原则,打破“玻璃门”和“旋转门”。

  对照以上要求,对网约车的合规整治最终却可能让整个行业陷入“停运”的尴尬,显然就应该重新评估网约车政策的合理性,并真正体现“对看得准、已经形成较好发展势头的”行业量身定制监管模式的原则,而不是一味靠“重罚”来倒逼车辆合规。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出台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主要目的便是要“聚焦平台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而网约车平台在上海遭遇的合规难问题,很大程度上说就是目前网约车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只是上海,还有一些地方出台的网约车合规要求,也对车辆号牌、司机户籍以及车辆排量、车轴长度等有严格的限定,甚至还出现了“锦州没有网约车”的极端现象。

  因此,在像上海这样以巨额罚单来推行网约车合规进程之前,各地不妨先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将地方的网约车政策拿国务院指导意见的要求量一量。不管怎样,平台经济不该遭遇“上海堡垒”,敦促网约车合规更不能变成一刀切的“管死”。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落实审慎包容监管,平台经济不该遭遇“上海堡垒”

2019-08-16 07:01 来源:红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