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应对国际资本流动新形势

2019年04月22日 07:10   来源:经济日报   

  在过去的实践中,上海积极利用国际资本推动了自身发展,效果显著。当前,在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应对挑战,更好把握国际资本流向的领域和区域,是上海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对此,上海一方面要抓住产业开放新机遇,保持国际直接投资稳定发展,切实发挥金融领域引资的“加速器”作用、贸易领域引资的“稳定器”作用、数字领域引资的“助推器”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抓住资本市场开放机遇,实现国际间接投资规模新跨越,在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推动总部功能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好国际资本,培育发展新动能。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积极利用国际资本集聚主体、打造产业、提升功能和发展经济。同时上海依托资本集聚形成了地区间的错位发展,上海郊区突出了制造业集聚,中心城区则侧重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借助国际资本的链接,上海推动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强化了其作为全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出现了新的变化。第一,受全球政治经济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将放缓。国际直接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国际投资主体将更加倾向于采取国际间接投资的方式来获取“短平快”的投资收益。第二,国际资本主要流入具有全球资本配置功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国家和地区。第三,全球数字领域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上海面临着国际直接投资增速放缓的挑战。新形势下,上海需更好把握国际资本流向的领域和区域。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上海城市功能的演变,抓好金融、贸易和数字等重点领域的国际投资;另一方面,抢抓国际间接投资发展的机遇,更好支持国际资本集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其一,抓住产业开放新机遇,保持国际直接投资稳定发展。

  发挥金融领域引资的“加速器”作用。当前,金融领域国际直接投资是主要全球城市吸引国际资本的重点领域。上海要借助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和优势,扩大境外金融机构在沪的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发挥贸易领域引资的“稳定器”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仅成为制造大国,而且成为消费大国。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集聚了大量的航运、物流、批发、零售等贸易领域国际直接投资,以及跨国公司贸易总部。总的来看,上海对贸易领域的国际直接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下一阶段,建议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提高上海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竞争力,推动贸易型总部落地。同时,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和辐射效应,充分利用上海主场优势,推动商品和服务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的国际直接投资项目落地。

  发挥数字领域引资的“助推器”作用。近年来,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数字经济企业体现出超强的市场拓展能力,数字领域跨国公司高速发展,在国际生产中的占比迅速增加,全球主要城市都在积极抓住该机遇,大量吸引数字领域国际直接投资。上海要提高对数字领域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更好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拓宽带宽,提高数字网络连通效率,加快5G布局;及时满足数据存储空间要求,破除对大数据中心“能耗高、占地大、实际经济贡献小”的错误观念,认识到数字企业的发展必须依赖大数据中心的发展,在上海产业规划布局中留出大数据发展空间;适应数字技术人才发展的要求,加大引进和培育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人才。

  其二,抓住资本市场开放机遇,实现国际间接投资规模新跨越。

  未来,国际间接投资将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占据主导,上海也要紧紧把握国际间接资本流动带来的机遇,支持国际资本集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扩大资本市场的开放。在设定的额度内,支持金融外资机构拓展银行间市场债券业务,打通资金业务通道;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使用自由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提高金融监管机构创新能力,做好风险防控。

  推动总部功能完善。跨国公司设立总部是为了便利管理同一地区承担着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多个企业,随着投资的多元化,跨国公司设立总部的目的从优化管理架构转向经营功能的完善,包括管理、投资、贸易、研发等功能,尤其是资金管理已经成为地区总部的主要职能。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国内市场重要性的上升,上海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战略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上海要抓住机遇,制定适合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调整地区总部认定标准,推动数字设施联通,完善外汇、贸易便利化监管制度,适应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要求。

  (作者系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对外开放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 张 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