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近百儿童“三伏贴”出现不良反应,问题出在哪?

2019年07月19日 14:3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作为父母首先要明辨是非,不能盲目跟风,“三伏贴”不是万能的,按照朋友圈养生是万万不能的。医院作为医疗体系的最前线,不仅要让病人恢复健康,更应用严谨的医学态度向社会传递健康中国的精神内涵。

  据江西省儿童医院通报,712日至13日,该院共使用“三伏贴”治疗儿童881人,其中712日接受治疗儿童中92人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均已接受了后续治疗。

  新闻爆出以后,网友也是意见不一,有很多人留言“放过孩子吧!别瞎折腾了!”也有观点认为“那些说三伏贴没用的真的贴对了吗,正规的三伏贴是国药准字批的,很多大医院都在用。”

  最近几年,“三伏贴”俨然成为网红,中医院、中医诊所,甚至部分美容院都会在伏天用穴位敷贴来治疗一些慢性病,由此“冬病夏治”这个观念在朋友圈里火爆了起来。

  从中医理论上讲,所谓“冬病夏治”,指一些好发于冬季,或者在冬季病情明显加重的病症,在夏天利用高温辨证治疗,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讲究辨证治疗,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三伏贴”。你需要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因病施治,不能盲目相信网上所谓的养生知识。

  一进入暑期,身边总会有些宝妈跟风热衷于带娃贴“三伏贴”,还美其名曰“提高儿童免疫力,改善体弱多病现状”。于是就……走你,有病没病贴一贴。再纵观近些年的夏季新闻,人们排队贴“三伏贴”的壮观场面总能登上新闻热点。令人不禁想问问,到底是谁把中医正常治疗手段“三伏贴”推上了神坛?

  首先是网上自媒体作者的推波助澜,各种毒养生理论为“三伏贴”加持,殊不知这些文章正在朋友圈里给各位家长洗脑。作为父母首先要明辨是非,不能盲目跟风,“三伏贴”不是万能的,按照朋友圈养生是万万不能的。

  其次,网上关于贴“三伏贴”遭遇不良反应的投诉比比皆是,真的有这么多慢性病人需要这枚小小的膏药来救赎吗?各个医院在开展“三伏贴”这项治疗上是否也有推波助澜的嫌疑?

  作为四大国粹之一的中医始终秉承望闻问切的诊疗方式,讲究以辨证论治为依据,而且在用药方面讲究因人施治,同样的病不同的人可能药方都不太一样,同一味药因种植、制作方式的不同,效果也不近相同。本次事件中江西省儿童医院在短短两天之内共进行“三伏贴”治疗儿童881人,人数之众,确保每个孩子都经过医生认真诊断吗?还是来者不拒?本次所用的“三伏贴”都经过药理测试吗?

  常言道“医者父母心”,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还应担负起医学科普的社会责任,二者都是初心,都不能忘。前几天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也提到,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医院作为医疗体系的最前线,不仅要让病人恢复健康,更应用严谨的医学态度向社会传递健康中国的精神内涵。

  最后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牢记使命”,更加重视这件事,正本清源,全面调研“三伏贴”治疗方案,谨慎开展,并且推进基本医学常识的普及,让百姓真正明白“三伏贴”没有那么神奇,并不能包治百病。让“毒养生”理论再没有市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讷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三伏贴”靠不靠谱?官方不能沉默不语

     “三伏贴”非万能药,因人施治才是正道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