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扶贫产业“内热外冷”

2019年06月21日 06:52   来源:经济日报   

  目前,各地普遍进入夏收季节,大宗农产品纷纷上市,贫困地区也不例外。优势特色产业迅猛发展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可喜的收入。不过,笔者近日在西部贫困地区走访时了解到,有的地区扶贫产业存在一种“内热外冷”现象。

  产业是扶贫的基石。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在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和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起多样化的扶贫产业。总体而言,扶贫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产业为主,这些产业不断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众多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因为产业扶贫效果好,很多地方热情很高,大干快上扩规提质,于是有的地方出现了“内热外冷”现象,即贫困地区生产热情高涨,外部市场反应冷淡,相关农产品价格下跌,销售困难。

  根据笔者的调研分析,有的地区扶贫产业之所以出现“内热外冷”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部分产业周期长,从投产到见效需要两三年时间,比如肉牛养殖和苹果种植的周期就很长。这期间,市场行情往往会发生变化,投产时市场行情好,但达产时行情冷了下来,导致预判与结果不符。二是扶贫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相邻贫困地区的地理气候及资源禀赋大都相似或相同,一个地区发展起来一个好产业后,相邻地区就会跟进,其中既有农民自发扩大规模,也有相邻地区政府部门的主导推动。为了提高规模效益,有的地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种养规模,种植业动辄数万亩,养羊养牛一扩就是几十万只,但市场并没有那么多需求,造成产品过剩和价格下跌。三是贫困地区大宗农产品市场在外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势。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能力,贫困地区的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大都销往东中部大城市,有的还出口国外。由于产地距离市场远,对市场了解不够,往往会产销脱节。

  扶贫产业“内热外冷”,既不利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也不利于巩固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如何防止这种现象产生?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合理控制产业规模,搞多元化种植养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防止单一产业产能过大带来风险。其次要做优产业,努力提高品质和强化特色,以满足发达地区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相关工作既要激发脱贫主体内生动力,也要防止发展扶贫产业用力过猛。总之,期待贫困地区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拓兆兵)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