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要用好“能人”

2017年11月08日 08:28   来源: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 钱学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部署,才能确保我们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这是贫困地区客观、现实、必然的选择。一直以来,各地都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然而,多年的扶贫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既没产业,也没市场,更没有“能人”引领,产业扶贫需要“从无到有”进行探索。由于贫困户发展条件差、能力弱、缺乏信心,让他们去探索发展扶贫产业无疑是天方夜谭。即使产业扶贫资金直接投向他们,也往往不知道怎么用,容易“打水漂”。所以,各地产业扶贫资金存在不敢用、用不出去等现实问题。

  产业扶贫亟待转变理念、创新路径。我们在广西隆安县东信村扶贫点,通过发现、培育、认定和使用创业致富带头人,探索形成了特色扶贫产业,带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打造了“扶强带弱”的产业扶贫新模式。结合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加快推进各地产业扶贫,应深入挖掘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此建议:

  发现“能人”,实施“扶强带弱”。农村“能人”群体在精准扶贫中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或一技之长,因为土生土长,对村情民意有着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他们了解本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能更精准地帮助贫困户选择脱贫项目。他们个人条件较好,凭借经济优势在当地形成一定威望,更容易产生带动效应。通过“能人”影响、引导、组织和带领更多群众,参与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树立增收致富的示范和榜样,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把“扶贫先扶志”落到实处。

  扶持“能人”先行,探索产业扶贫路径。贫困地区探索扶贫产业发展往往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获得收入和效益需要较长周期。为此,可将部分产业扶贫资金用于扶持个人条件相对好、能力相对强的“能人”先行探索产业发展,待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发展路径时再进行推广,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使产业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健全保障机制,营造宽松的氛围,允许试错,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能人”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让“能人”与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政府对“能人”进行“脱贫致富带头人”的认定和颁证,并签订购买服务协议,落实其对贫困群众开展帮扶的责任。“脱贫致富带头人”要通过在产业发展上积极发动、在技术指导上有效组织、在日常管理上及时服务,为贫困户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要将贫困户和“能人”紧密聚合起来,实现全面脱贫致富。

  支持“能人”成立合作组织,提升扶贫产业竞争力。要支持“能人”搞好产业发展,提高思想认识、业务水平、组织能力,使其成为能够影响、组织、带领村民一起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应鼓励引导“能人”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化农事服务组织,促进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提高扶贫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提升品种、品质和品牌,增强扶贫产业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