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据媒体报道,“神奇的量子技术”突然以高价“三无瓶装水”的面目出现在老年消费者市场。不少商家向老年人兜售起这种“一杯下去力大无穷,一个月下来糖尿病康复80%”的水。实际上,“量子科技”仅仅是宣传噱头,在实际效果、安全质量、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重重问题。
这样的“量子产品”敢相信吗?
“量子医学”,如果真的存在,应该是先由科学家提出的,且有详细的资料佐证,并有权威的结论,然后由商家推出相关产品,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消费者才可以放心购买使用。可当下却是商家首先推出“量水商品”,利用“健康”、“治病”等元素吸引消费者,在宣传上也多用“神奇疗效”让消费者掏腰包。可记者调查发现却存在种种疑点:没有商品生产许可证;专利号无从查询,背后原理说不清。这样的“量子产品”敢相信吗?【详细】
远红外、纳米、量子……这些名词常被保健品营销人员用于虚假营销的说辞,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实则利用了人们对这些科学概念的不了解大行忽悠。拿量子技术来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精密探测领域,暂时还没有与日用品扯上关系。面对看似科学的概念,老年人在关注健康的心理作用下,精神上稍有松懈,营销攻势就容易得逞。
“量子水”等保健品的买卖纯属自愿,而且老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买卖过程中,尽管保健品在宣传时会夸大其词,但一些营销公司都懂得如何规避风险。譬如,宣传人员在进行产品营销的时候,“一瓶水就治愈糖尿病或停药”之类的承诺多是口头保证和承诺,不会留下书面证据。【详细】
整治保健品虚假营销迫在眉睫
本来,监管部门应该对市场中“量子水”之类的“量子商品”保持该有的警惕,并且给予严格的检查。但是,这边是“量子水”卖得红火,甚至通过正规的路径销售,那边却是“量子水”充满了种种疑点。监管部门的表现和以前差不多,仍然比媒体记者慢了一拍。监管的“慢动作”可能让更多的人为之上当受骗。从某种意义上说,“量子水”不仅挑衅了科学,也挑衅了监管。实在是太嚣张了。【详细】
早前就有媒体报道,一些不法商家借助“高科技”标签,吹嘘养生保健产品有神奇效果,忽悠消费者。在网上搜一搜,类似报道还有很多。一份对2013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1.3%的受访者感觉现在伪科技产品多,86.3%的受访者称身边有人被伪科技产品忽悠过。【详细】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营销额超过2000亿元。又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表明,70%以上的保健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如果不对野蛮生长的保健品营销市场进行监管,轻则抽干老年人的积蓄,重则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加强整治虚假营销已迫在眉睫。【详细】
监管部门和平台理应承担责任
新一轮的科技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在巨变时代,越来越多的商家蹭上了科技这个热点,一批“高科技”产品闯入人们的生活。这其中就有浑水摸鱼的伪科技,看似被科技的大潮包裹着,实则是在裸泳。监管不到位,公众科学素养的欠缺,给了他们可乘之机。【详细】
面对“量子水”这种假借技术外衣进行包装行骗的现象,加强对老年人的身心关怀固然重要,但长远来看,还需要尽力提高老年人的辨别能力。老年人多爱看报纸和电视,接触新媒体相对较少,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甚至可以考虑将诈骗故事改编成戏剧和影视,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同时,还应该从市场监管的角度打击暴利营销和虚假宣传,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属地责任,将监管职责落到实处。消费者的子女和亲属一般会积极参与抵制骗术,相关部门可以开通举报热线,让不合格保健品无处遁形。平台也要承担连带责任。部分营销公司不仅线下兜售产品,还多方扩展产品营销渠道,依托互联网进行销售。平台理应承担责任,让“量子水”之类的非法商家失去生存的土壤。【详细】
微言大义:
Mindopen08:现在骗人的技术越来越前沿了,十年前是纳米技术,现在改量子技术了。
@Dear一随心Girl:还有负离子卫生巾。到底什么原理?微商天天吹爆了!谁能解释一下?
@李意疯了:蚁人都才刚掌握量子技术,民间就能拿来治病了。
@coser炎曦和:这就叫迷信。
@运城老任:不能怨老人不懂,只能说骗子太可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其实,所谓“量子水”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多年前它就曾打着“包治百病”的旗号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虽然经常会被科学工作者证伪,但“量子水”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在保健品市场中“死灰复燃”。它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科学素养欠缺固然是重要原因,监管的失位和惩罚的无力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同样是骗子,难道套上“高科技”的马甲,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吗?没有这个道理!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