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声叹息!巴黎圣母院大火再敲文物保护警钟

2019年04月17日 14:0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当地时间15日傍晚18时许,位于巴黎市中心、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将整座建筑物的后半部分映得通红,滚滚浓烟冲向天空。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围观人群发出惊呼。

  它的损失让世人喟叹

  走过800余年的历史风霜,躲过两次世界大战,而今,在现场巴黎市民焦灼的围观中,圣母院屋顶尖塔在熊熊烈焰中轰然倒塌——如同围观雨果笔下的悲情女子艾思美拉达被当众绞死——悲剧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在巴黎的石板路上,眼泪淌下,圣歌响起,这一刻,全世界对文明的痛惜与哀叹相遇,达到顶峰!

  从亚述古城到巴米扬大佛,从巴西国家博物馆到如今的巴黎圣母院,许多人类文明长河中的印记苍白失色,如同一盏盏人类文化的指路明灯渐次熄灭,或长或短的历史遭到重创!人类注视着文明星辰从黑暗的天际陨落,这才惊觉: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也是会褪色甚至死亡的,或毁于一场洗劫,或毁于一颗炮弹,或毁于群体漠视,或如今天的巴黎圣母院一样,一点星火酿成大祸。【详细

  敲响文物保护警钟

  目前,燃烧在巴黎圣母院上空的大火已经得到控制,但这场大火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古建筑保护及修缮,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慎之又慎,安全为先。【详细

  我们常说,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留下的文物古迹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最大可能地使文物重新激活,接续起传承记忆,这是每一代人都必须扛起的历史使命。【详细

  也让人看到高层建筑灭火的世界性难题

  从网络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高耸的塔尖上浓烟滚滚,几辆消防车高高举起消防臂,可喷射出来的水炮却明显够不着塔身,只能在底部徘徊。可能很多人会说现代消防设备那么先进,怎么就解决不了问题呢?用直升机呀!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这么想的,他在推特上发文称,“也许可以用飞行的水箱(指空中灭火)把它扑灭”。但是法国人也不笨,他们回答,所有的方法都在使用,除了用飞机投掷水弹。这个办法可能导致整个大教堂的结构倒塌。通过直升机空中投放水弹可能会导致大楼倒塌,这样严重后果是我们这些外行人想不到的。

  事实上,高层建筑灭火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纵然有高科技加持,但依然会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拉大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像墨菲定律一样,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都会比预计的时间长。

  当前在我国,不但像北上广深这样的超大型城市高层建筑林立,就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也有很多摩天大楼,要保证这些建筑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提前作出合理可行的预案是最有效的选择。预案不仅要保证人员安全,还要提前测算一下大楼的承重力是多少,一旦消防车够不着,能不能用直升机救援。巴黎圣母院这场大火至少在这一点上给我们提了个醒,空中救火也是有条件的,不能顾此失彼。【详细

  微言大义:

  @想画油画的猫:一声叹息。

  @猫的夏目和我的你:卡西莫多失去了心爱的姑娘,终究也失去了他心爱的钟楼 。

  @青花椒xy:我还没来得及去看呢……

  @杨怼怼是杨小怂:玫瑰花窗损毁,第一次发现文字竟然就这样的苍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巴黎圣母院塔楼尖顶倒下的刹那,再多的言语都表达不出锥心之痛,再多的痛惜都无法挽救文明之殇。但愿文物保护能警钟长鸣,所有文物都能远离灾难。另外,透过这次火灾,也让人看到高层建筑灭火的世界性难题,能否在消防救援方面有所进步,也是世人需要考虑的。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