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当很多人在早晨打开手机时,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已在朋友圈里掀起了一阵波澜。据了解,当地时间15日傍晚,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持续五个多小时的火光中,其标志性塔尖轰然倒塌。无论是在场民众,还是通过网络、电视目睹了这一幕的我们,心情都同样沉重。文物之殇无分国界,巴黎圣母院的遭遇令全世界为之痛惜。
有人晒出了自己曾经拍下的照片,希望在网络上留下这栋建筑的美好回忆;有人持续关注着现场情况,也从“主体结构得以保存”“一些重要文物被成功抢救”的消息中得到些许安慰。时间,书写下我们创造的过去。但在义无反顾的流动中,也揩擦着一道道历史划痕。书写和擦除,这正是时间的力量所在。记得去年9月份,一场持续整晚的大火让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毁于一旦,2000多万件藏品仅剩十分之一。这些沉重的事件提醒着我们,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不乏千年传承、百年记忆,可同样有许许多多戛然而止的中断、佚散和消逝的发生。延续与断裂交织上演,描绘着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可人是有记忆的。记忆让时间的沉淀走入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即使揩擦不时发生,拥有记忆的我们,仍然能把握到过往痕迹,与之共鸣、共情,粘连起长长的情感纽带。故而,面对逝者如斯的时间,我们也并非处在那全然被动的位置,如果说还可以做点什么,文化保护就是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常说,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留下的文物古迹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最大可能地使文物重新激活,接续起传承记忆,这是每一代人都必须扛起的历史使命。
而这项工作的展开,一方面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也有赖一整套制度和手段的支撑。有些损毁或许没法避免,但有没有尽到保护义务,有没有对保护工作全力以赴,结果会大不一样。试想,如果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的那场大火中,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可以正常运转,而没有出现消防栓没水的情况,或许火灾的损失就不如后来那般严重。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今天的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百分之百的绝对保护,但通过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延缓文物衰老,便能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