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公摊“暗箱”,可从“以套内面积交易”开始

2019年02月25日 13:2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住建部公布38项征求意见稿。其中,《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该消息在网络上成为热点。不过据业内人士表示,按套内面积交易并非意味着取消公摊面积,也不会影响购房总价。

  公摊面积已成房地产市场“糊涂账”

  公摊面积从一出“娘胎”,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市场公平交易宗旨,但却在国内一路野蛮生长,已成为房地产市场领域难以治愈的“毒瘤”。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部分开发商趁机推高公摊比例。由此,公摊面积也就成了一笔人神共愤的“糊涂账”。【详细

  公摊面积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和抱怨,纷纷要求取消包含公摊面积在内的交易方式,归根结底是开发商在公摊面积上设计了太多的套路,间接地上涨了房价,让购房者的利益受损。因为公摊面积计算很不透明,业主本人又没有办法直接测量,使得有的开发商采用做大公摊面积、有的开发商重复计算公摊面积等方式牟利。实行“套内计价”,显然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详细

  当然,即便取消公摊,改由按套内面积交易,房屋均价自然会抬升,房屋总价也不会有任何降低。但这并非如一些人所言,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数字游戏。公摊面积计算标准混乱导致的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其实是进一步提升了本就是强势方开发商的话语权,给它们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间。如果能够做到买多少平套内就有多少平,至少可以理清模糊地带。【详细

  取消公摊是误读,但购房焦虑很真实

  尽管住建部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深得民心,益处颇多,但令公众担心与忧虑的是,这毕竟只是一纸公开征求意见稿,距形成正式的红头文件还需很长时间,退一步讲,即便形成了规范性标准,是建议性标准?还是强制性标准?倘若开发商拒不执行,有没有问责利剑?这一连串的问号,无疑让这项利国利民的公共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充满变数与疑问。【详细

  而据专家解读,上述文件只是技术规范,不是法律规章,位阶相对较低。它约束的是工程建设行为,约束对象是相关建设单位。退一步讲,即便要涉及到取消公摊,也绝非一个技术规范能够办到的,它涉及到《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法,是个庞大的工程,也需要比较长的准备期。

  按套内面积交易的条文出来后,被普遍解读为住建部首次明确取消公摊,以至于引发了刷屏式的关注,也被广泛点赞。舆论对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皆是对于由公摊延伸等类似乱象引发的购房焦虑的真实反映。所以此次虽然是误读,但这层焦虑仍然需要被正视。【详细

  减少暗箱操作空间是题中应有之意

  要破解这种局面,国家层面有必要让法律出手,用法律条款来规范公摊面积,对既有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和《物业管理条例》,进行修葺。

  比如制定各类住宅区的公摊面积的最低标准,在商品楼预售时,把公摊面积的详细情况写进合同,让购房者明明白白购买,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再如,围绕公摊面积还衍生出来公摊面积收取精装费用,也要明确收取费用标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制定出详细的处罚条款,加大监管与惩戒力度。【详细

  考虑到此次误读背后所释放的强烈民意。短期内,哪怕通过修法取消公摊不现实,对公摊计算标准进行透明化的处理,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至少,要减少开发商暗箱操作的空间。而长期来看,公摊面积取消是否可行,成本和收益如何权衡,也该纳入讨论的议程。【详细

  微言大义:

  @广_东-阿苗-:国际上基本都是按套内面积计算房价,公摊面积这种“特色”早就该取消了。

  @小猪蹄子爱吃泡脚凤爪:房地产市场乱象早该整治了!

  @如果迎着风就飞丶:重庆一直算的是套内面积,希望全国都能推广起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住建部此次征求意见稿所引发的广泛关注并非偶然。长期以来,对于公摊面积这个国内房地产市场特有的“暗箱”,公众虽然不满却又无可奈何。面对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群体,要想从制度上堵住这一漏洞,让住房市场更具有透明性,“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开始,直至彻底取消公摊面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敢啃硬骨头!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