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文明成为流动中国的“风景线”

2019年01月24日 17:36   来源:荆楚网   李喆

  传统春节,阖家团圆,倦鸟归巢。每当岁末年终,离家远行、工作、求学的各行各业群体都归心似箭。路途之中或许愉悦,或许疲惫、焦躁,无论置身何处,一个流动着的、不断进步的中国人,都应与文明一路相伴。

  过去一年,不文明的出行不时映入人们眼帘:从鸠占鹊巢的“霸座男女”,再到占山为王的“霸座大妈”……公众在谴责这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人和事时,也引发了关于文明出行的关注。

  文明出行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不文明行为频频作痛,暴露出精神文明教育的欠缺,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反复提及的社会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修养,却在某些人心中淡忘甚至摒弃,应当引起全社会反思。

  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广泛公示“车闹”“机闹”“霸座”等不文明行为“黑名单”,既是一种公开宣传,也是一种有力震慑。这种对规则的进一步明确,更有益于规则意识的树立。倘若总是“野火烧不尽,霸座吹又生”,看似更为人性,实则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放纵。

  让不文明付出代价,更应全民“插手”。维护春运秩序,关乎数以亿计旅客的切身利益,其他乘客也应勇于对其说“不”,特别是要勇于制止影响驾驶员正常驾驶、侵扰公共运输安全的违法行为,同时以文明的标准自我约束。

  无论时代发展到何种地步,遵规守纪、讲文明始终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春运期间,“一票难求”虽然或多或少的存在,却并不是我们大肆演绎不文明的缘由。作为被服务对象的我们,无论进出站还是上下车都应做到有序排队,减少因人为拥挤骤增的紧迫感。乘车途中应自觉保持车厢整洁,不乱扔垃圾,勇于制止不文明行为和出行陋习。一声道谢,一举关怀既是文明出行的应有之义,也是对劳动者的暖心回馈。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人在旅途,就是在文明的一个考场——我们可以耐心温和,为行程增添文明乐趣;包容理解,让同行的气氛和煦;克己守礼,理性面对旅途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春运大幕已经拉开,请大家在归乡之余,将文明装进行囊,让文明成为流动中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不良婚俗,是亵渎民俗    2018年12月05日
  • ·看剧发“弹幕”,也要讲公德    2018年11月09日
  • ·可否像考驾驶证一样考养犬证?    2018年11月0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