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速度到高质量 中国经济讲出新的精彩故事

2019年01月22日 13: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2018年经济答卷已经揭晓。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8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去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6.7%、6.5%、6.4%,全年GDP同比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GDP增速逐渐回落符合历史规律

  从增量角度看,中国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万亿元,比2017年的82.08万亿元增加了约7.95万亿元,之前两个年份的增加额分别为7.72万亿元、5.45万亿元。显然,中国经济规模每年的增加量并没有下降,增速下降属于基数变大带来的效应。【详细

  从长期来看,GDP增速逐渐回落符合历史规律。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长为一个以第三产业和消费为主的经济体。2018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2.2%,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达到76.2%,高于上年的58.8%,已经坐稳第一动力位置。由于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通常低于第二产业,而消费相对于投资和出口而言又是一个慢变量,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必然导致经济增速的逐渐回落。【详细

  “新动能强劲、旧动能出清”趋势非常显著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5%,在中国经济中占比为7.19%;第二产业增长5.8%,占比40.65%;第三产业增长7.6%,占比52.16%。第三产业自2013年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以来,份额一直呈扩大态势,增速强劲。这说明,随着中国人口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升级,大量人口向城市居民转型,带来巨大的第三产业需求。第三产业中体现消费升级趋势的动能表现突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中国新经济的“代表”之一——网购继续大步向前,去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超过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达18.4%。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2%,不及经济整体增速。分门别类看,可以明显看出其中的优化升级趋势。按第二产业的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显然,原材料行业增速较低,其中也有政策主动取舍的因素;制造业仍位于合理区间;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直接相关的公用事业则处在高速增长中。

  再把制造业细分来看: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5、2.7和1.9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铁路客车、微波终端机、新能源汽车、生物基化学纤维、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3.0%、104.5%、40.1%、23.5%、18.7%、12.9%和9.7%。另一方面,平板玻璃、纺织、焦炭行业的增速则为2.1%、1.0%和0.8%。可以看到,“新动能强劲、旧动能出清”趋势非常显著。【详细

  增强忧患意识 争取经济发展更大的主动权

  世界经济史上,不少国家讲述过人口城镇化带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故事,但较少国家讲述过新动能带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故事。而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所讲述的,是占人类1/5人口的经济体,同时处在人口高速城镇化带来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动能带来经济结构优化两个过程中,整个国家的面貌快速发展变化的大故事。处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中国经济,仍然交出了难能可贵的答卷。【详细

  在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稳和进的辩证统一,争取经济发展更大的主动权。在深化改革上,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为经济平稳运行“活血化瘀”,着重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在推动发展和维护大局稳定上,要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集中火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详细

  微言大义:

  @Timothy-Peng:规模是总量,人均是质量,科技是核心,结构是关键。

  @机智少年孟有钱:反正国家强我就开心。

  @Hyeranii:希望国家在关注速度的同时关注质量问题,真正的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津津有味dj:中国加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发展“成绩单”显示,2018年经济金融运行的答卷是令人满意的。从高速度到高质量,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动能强劲、旧动能出清”趋势非常显著,中国经济书写了新的精彩故事。未来,我们更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