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创让城市的传统文化“活起来”

2019年01月19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华挺认为,人机交互、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革新为数字创意产业的壮大提供了发展基础。数字文创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具有创意性、引领性、低消耗和可持续的鲜明特点,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方面也会有独特的作用。

  近日,“TGC2019腾讯数字文创节开幕式暨城市共生计划发布仪式”在成都举行。如何让新文创与城市融合在一起,让数字文创内容进入更多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新文创探索的一个崭新课题。。

  成都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诸如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熊猫、川剧变脸、茶艺、蜀锦等,均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成都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潮都市,在文化产业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近年来在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等领域都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将代表城市特色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数字经济结合起来,正是为了让数字文创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做好城市文化事业的相关工作,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借助网络科技力量,深度融合本地特色文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文创之城。当然,在发展数字文创产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做好服务和管理,让企业“唱主角”,发挥市场主动性。

  新文创,指的是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强调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相统一,希望打造更多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

  在国家顶层设计政策的引导下,一些城市将数字文化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视其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力图运用多种现代化方式与本地文化实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数字文创之城。

  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签。要想让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重新“活起来”,进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活起来”的关键在于创新,数字化就是创新的途径之一。这就要求,要逐步把这些传统文化要素转变成生产力、引领力和引导力,用数字化的文化内容生产,传播给受众。当然,数字文创之路并非平坦。数字生产有别于传统文化创作,正如《“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所指出,通过全民创意、创作联动等新方式,挖掘优秀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创意,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创作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数字创意内容产品。

  目前,人机交互、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革新为数字创意产业的壮大提供了发展基础。数字文创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具有创意性、引领性、低消耗和可持续的鲜明特点,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方面也会有独特的作用。显而易见,数字文创之城能够聚集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科技资源,培育出极富前景的文化市场,对于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将会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 华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以创新促文商旅融合

     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