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乐见科学家成“明星” 为个人支配800万大奖叫好

2019年01月09日 09:1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这是特殊的一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刚过去20天,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致敬冷板凳上那颗火热的心

  这次科技盛会,“坚韧”是关键词。细看每个获奖团体,无不体现潜心研究的科学精神。本届获奖项目中,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和他们的团队,克服浮躁,保持定力的结果。据统计,每个团队平均要孤坐11年的“冷板凳”,其中近一成的获奖项目研究时间超过20年,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在“对海新体制雷达”领域一干就是近40年。【详细

  甘坐冷板凳、勇做挖井人,是基石,也是标杆。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科学家最宝贵的品格是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踏实的作风。从这些获奖者身上,人们感受到科研人员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的精神。【详细

  为个人支配800万大奖叫好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额度提高60%,由500万元提高到800万元。同时,奖金分配结构也同时进行了调整,“原来是500万元里面50万元归个人,450万元用于科研工作,现在全由个人支配”。据了解,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近20年以来,首次对奖金额度和分配结构进行调整。

  这次分配结构的调整,获得舆论的广泛好评,正说明整个社会在尊重人才、认同科学家精神、尊重科学价值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于国于民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社会乐见这样的科学家成为人人追捧的明星,社会也乐见于他们获得更高的奖励。

  所以,也请这些让人尊敬的科学们,坦然面对这样的奖励,大大方方地接受这样的荣誉,在这样的荣誉面前,他们实至名归。【详细

  尊重人才 他们的价值将越来越大

  800万看似很多,但跟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些顶尖科学家们,无一不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着突出贡献的人,他们在各自领域带领着中国科技赶超国际先进的步伐,他们是国家科学事业进步的脊梁。

  更应该看到,相比于知识经济的重要性,科学技术及人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的占比仍然有待提高,这有赖于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更有赖于建立起一个尊重人才的机制。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家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他们的价值也将越来越大。【详细

  这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火热的心可以“焐热”冷板凳的时代。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广大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的排头兵,必将写下奋斗者的辉煌答卷。【详细

  微言大义:

  @从欣初发:值得敬佩和景仰!

  @岛琉下:感谢有你们。

  @U·C·G·好物:真正的榜样。

  @我是以泽啦:我也想努力向他们靠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很多人都想挣快钱;这是一个焦虑的年代,很多人怕不小心被时代抛弃。而从事科学工作,需要的是严谨、踏实、认真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是能在一朝一夕见到成果。真心致敬那些甘坐冷板凳的人,正是他们锲而不舍的付出,才推动了国家科技进步。个人支配800万大奖,是实至名归,也体现了国家奖励的价值导向。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充分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