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审核的电话标记还要“误伤”多少用户?

2018年12月19日 14: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至少有三十款手机App可以提供电话标记服务,河南、河北、广东、广西等地公安厅的电话都被标记了“骚扰”“诈骗”等不实信息,有的甚至是被恶意标记为“快递电话”“中介电话”;而平台工作人员则承认,手机APP对于电话号码“只做标记,没有审核”。(12月18日新华网) 

  “电话标记”不能随心所欲 

  “电话标记”是一把“双刃剑”。最初主要用于正道,即为用户拒绝骚扰电话提供便利,但如今“变味”了,不少正常使用的用户手机号码或者公共服务号码被人标记为广告、骚扰甚至是诈骗电话,这显然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用户正常拨打电话会让对方误以为是骚扰电话而予以拒绝,公共服务号码也无法发挥正常功能。【详细

  从媒体曝光的细节来看,“来电标号”的操作很容易,由用户自己操作,只需10余用户做出“推销”“诈骗”等标注,系统软件便会自动作相应标号,门槛过低甚至于零门槛,自然难免会滋生随意标号、恶意标号的乱象,而标号APP、运营商不加审核,并在相关协议中撇清自己的责任,这就更使得任性标号随心所欲,让用户不知不觉、不明不白中受到“误伤”。【详细

  正视来电号码标记功能的意义

  原本旨在净化通信环境、优化用户体验的“来电显示”提醒式标号服务,何以反而使用户遭遇隐私、通信权利受侵犯的现实威胁,甚至于给公共服务受到干扰?何以标号容易解除难,甚至于催生出收费消除不当标号的生意?一来,暴露出通信服务商的不作为,不履行审核义务当起了甩手掌柜,把过滤、拦截骚扰电话的责任完全甩给了用户自己;再者,说明极个别心术不正的APP服务商打起了来电标号的歪主意,将其当成发不义之财的一门生意。【详细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需求强烈才会让这一功能成为各大手机安全软件的标配。上亿手机用户之所以热衷于使用这一功能,一方面有享受更贴心服务的考量,譬如在接听前就知晓对方的身份,如快递等;而更主要的目的,恐怕是为了避免诈骗和营销电话的不断骚扰。不可否认的是,有了这一功能,大量诈骗和营销电话被拦截或拒接,客观上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了部分“免打扰权”。

  这一功能的设立和运行,主要依赖每个使用者的相互反馈、互通有无,即“每个人帮助每个人”——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将诈骗与营销号码标记后,这个号码几乎就被废掉了,因为多数人已经拒绝接听。这是在智能手机时代,大数据最直观的一次应用,直接带来了作恶成本的提高,让用户有了主动的选择权,甚至是反击的权力——标记,这是其不容抹杀的积极意义。【详细

  加大审核力度 从源头上遏制“任性标记”

  首先,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电话标记业务平台数据库“各自为政”、服务协议不合理、用户隐私被收集传播,恶意标注无法追踪等乱象,整个行业进行“数据互联”,互通有无,信息共享,统一进行分级分类的筛选操作、尽快完善出台行业标准,应是收拾乱局的第一步。

  其次,是要加强起点处的“审核过滤”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住“任性标记”的蔓延。手机运营商不应该“缺席”在标记行为发生的过程中,通过各大运营商后台关口,精准识别、判断标记行为是否有误,用强劲的审核系统和有力的技术保障,对于恶意标记行为进行防控阻挠,才是影响事件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一招”。

  最后,无论是平台本身还是通讯运营商,对于通过自身系统所呈现给公众的内容都要主动负责、积极落实审查核实责任,尤其是涉及用户个人隐私方面的信息,更是要加大审核力度,而绝非在不良影响产生后,“甩锅”了之。【详细

  微言大义: 

  @北海散人:这些手机软件平台没有尽到自己的审核义务。

  @大圣:有人接听电话,感觉是骚扰就标记,也不确定是不是骗子。

  @Berial_H:诈骗电话显示的号码确实是公安局的号码,不知道怎么办到的,但查询和回打确实是公安局。也不怪用户把号码标记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来电显示标记“好心”办了坏事,除了有用户在操作时“误会”的原因,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被非法牟利者利用了漏洞。在推销诈骗电话屡禁不绝的现状下,“号码标记”这种反骚扰工具有其值得肯定之处,但是,其存在的技术漏洞及监管缺位等问题,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否则,没有审核监管的电话标记服务就不仅仅是“误伤”用户,而成了违法犯罪行为的源头。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