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蜂蜜让同仁堂“变味” 老字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8年12月18日 13: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12月15日晚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报道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回收过期蜂蜜一事。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但是记者却发现这些蜂蜜送回了原料库。该企业是北京同仁堂蜂业的委托加工方。16日,北京同仁堂蜂业发表声明称其监管不力,已经暂停盐城金蜂的代加工,物料封存,等待调查,并表示产品未流入市场。

  击穿品牌责任底线

  此事件曝光后,使得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全国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遭遇信任危机。众所周知,同仁堂是一家著名百年老店。“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它的立店箴言。但回收过期蜂蜜,更改生产日期,显然不是这种作风的体现。甚至,这也不是“省人工”“减物力”的问题,而是涉嫌违法违规经营,触碰了法律。出现这些问题,板子不该打在代工模式上,同仁堂不能免责:委托加工不代表监督责任就可以弱化,就可以撒手不管,反而更该加码监管力度,避免合作方因责任意识不强而越轨。【详细

  百年老字号因有悠久历史与深厚的市场信用,开起分店来也是特别容易,这些年,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故事并不鲜见。表面来看,这是大品牌的品控问题;实质而言,是滥用品牌信用、急速市场变现的必然之祸。同仁堂蜂蜜事件击穿了品牌责任底线——它再次告诉消费者,动态的市场里,老字号也非圣洁如斯;它再次告诫涉事企业,品牌信用终究是个定量,透支多了迟早会玩死。至于职能监管部门,责任就在于揭下少数作恶品牌的那层画皮。【详细

  再证食品安全铁律

  千百年来,市场早就泼灭了“免检”的空想,一个共识无比清晰——监管一旦阙如、责罚一旦绵软,老字号定会犯“老顽疾”。康熙当年写下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八个字,在品质与安全上并不是什么黄马甲的背书;“业界良心”如果没有良心监管来检阅,消费信任和市场公信大概迟早也会“喂了狗”。说实话,因为有了“同仁堂”三个字,相关食品、保健品或药品的价格并不便宜,消费者也认同这个基本逻辑——高价买个高质量,高价买个更安心。结果呢,品牌不仅没有履行质量义务,相反在底线问题上如此触目惊心,无论“未流向市场”的说辞真假与否,其产品生产流程已经叫人疑窦丛生。【详细

  我们常说“企业要有道德血液”,但企业道德的血液,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促使企业遵纪守法。同仁堂“蜂蜜门”再次验证一条铁律: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更是监管出来的。对此,有关部门必须一查到底,严惩违规企业,堵塞监管漏洞。只有严格监管才能倒逼广大企业规范生产诚信经营,才会打造出更多“百年老店”。【详细

  老字号更要珍惜羽毛

  越是老字号,越是应该珍惜羽毛,因为老字号的品牌价值来之不易:它不仅积淀着浓厚的历史人文价值,更是世代精湛技艺操持和精心维护的结果。而且,不少老字号也享受到不少政策的眷顾。多重因素加持,老字号不能虚掷了多年积累的好名声。老字号的立身之本就是一个“信”字,不管其采用怎样的经营模式,始终应该将质量与诚信放在首位,不能因利弃义,更不能故意作恶。【详细

  同仁堂家大业大,经营遍布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旗下有众多产业,现在的同仁堂跟历史上的同仁堂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也需要用上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和质量控制体系。同仁堂需要针对此次在子公司上发现的问题,对全公司进行排查。向外界展现优秀的治理能力才能打消顾客的顾虑,以这个标准看,同仁堂要总结的地方还有很多,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这表面上看是对消费者负责,其实也是对自己负责,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其实都是一个检视自己的机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寻找防范危机的办法。这样的企业才会老味道依旧,才也不容易在扩张与繁衍中变了质。【详细

  微言大义:

  @童话里你的样子:百年老店啊!这是要自毁招牌? 

  @天空一直下着雨:良心不会痛吗?

  @@这是一只可爱橙:同仁堂对得起门口的对联吗?

  @艺子琛:天然蜂蜜在保存完好的情况下是可以储存好多年不变质的,除非经过添加或者处理。

  @紫砂茶壶:顺便查查药,或许还会有惊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二十个字,字字千钧。正因恪守这一古训,历代同仁堂人才能不断将老字号发扬光大。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雨,如今的同仁堂早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业的大型上市公司。但令人遗憾的是,同仁堂近些年屡屡因为药品、食品不合格被通报,这与其多年积累的口碑不相称,也辜负了消费者的期待。同仁堂的未来会怎样?这家老字号企业该如何发展?如今的经营者们不妨每天看看门口的那副对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