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号码标注的积极意义不容抹杀

2018年12月19日 07:25   来源:红网   宋鹏伟

  “来电显示”作为一种基础的电信服务,早已被人们熟知并接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来电显示”有了升级版,不但能够显示号码的位置、运营商信息,还能显示特殊的“标注”,比如有的号码就被标注了广告、骚扰,甚至是诈骗电话的备注,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选择接听。但是,贵州的江小姐最近遭遇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公安机关的咨询电话在她的手机上竟然显示标注是诈骗电话。(12月18日央视新闻)

  公安部门的电话被标注为“诈骗电话”、有些个人号码被标注为“诈骗”……这究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新闻没有给出答案。倘若是前者,只填补补漏洞即可,断不能因此抹杀了号码标记的积极意义。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需求强烈才会让这一功能成为各大手机安全软件的标配。上亿手机用户之所以热衷于使用这一功能,一方面有享受更贴心服务的考量,譬如在接听前就知晓对方的身份,如快递等;而更主要的目的,恐怕是为了避免诈骗和营销电话的不断骚扰。不可否认的是,有了这一功能,大量诈骗和营销电话被拦截或拒接,客观上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了部分“免打扰权”。

  这一功能的设立和运行,主要依赖每个使用者的相互反馈、互通有无,即“每个人帮助每个人”——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将诈骗与营销号码标记后,这个号码几乎就被废掉了,因为多数人已经拒绝接听。这是在智能手机时代,大数据最直观的一次应用,直接带来了作恶成本的提高,让用户有了主动的选择权,甚至是反击的权力——标记,这是其不容抹杀的积极意义。

  用户对来电号码标记功能的喜爱,其实恰恰证明了电信骚扰的猖獗与消费者维权的无力。以电信诈骗和电话促销为例,随着个人信息保护和手机实名制的落实,作恶的成本越来越高,因为目标群体不再精准,电话来源也更容易追溯。不过,尴尬的现实表明,电信运营商在保护消费者“免打扰”方面的积极性明显不足,甚至还为电话营销提供了各种方便,太多无奈的消费者只能求助于更加积极高效的号码标记功能了。

  对号码标记功能抬高门槛、对误操作和恶意标记进行干预、便捷被标记号码的申诉流程……完善这一功能有很多的方式,但绝不能因噎废食,重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路。根本之策,在于降低用户对这一功能的需求度,即电信运营商必须负起责任,加强对诈骗、营销号码的审核过滤,并从技术上避免犯罪分子克隆公共机构电话的可能性,唯此才能让那些靠电话营销发财的人失去饭碗,也让用户在面对陌生来电时不再恐惧。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