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期间,格力电器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雷军的赌局已经基本胜出。她还表示,其实与雷军的赌局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两者不具备可比性。这个赌局是五年前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上设下的,当时雷军开玩笑说,如果五年之内小米的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明珠输给雷军一块钱。而董明珠则强势回应,要赌就赌10个亿。
虽然从10个亿的真正兑付来看,这个赌约确实没有什么实质含义,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两大代表新老理念的巨头之间的碰撞。这也是这场长达五年之久的赌局持续得到人们关注的核心所在。
董明珠的格力是传统家电制造业的代表,成立于1991年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1993年以前还只有一条年产不到两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之后抓产品质量,注重商品营销,深耕线下销售渠道,现在让格力成为中国家用电器龙头。
而小米则是互联网经济的代表,格力在全球有六大生产基地,4万多名员工,小米却一直都在依靠代工企业提供产品生产,英华达和富士康是小米的主要供货商,研发是小米本体公司最重要做的事情,而生产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关注点,同时,线上的销售也是小米的主要销售方式,线下的作用主要是体验和维修。
雷军和董明珠的碰撞,代表的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碰撞。
格力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有自己的经销商网络,是典型的实体经济企业,小米则像是一个异类,虽然销售手机等其他相关生态链产品,却没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制造工厂,销售也主要通过线上,是典型的互联网经济企业。
从微观企业层面来看,或许正是这种碰撞,激发了双方的改变。当然,从更宏大的产业变迁来看,其实这是产业融合的必然趋势。
在赌约开始至今的五年内,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模式正在走向融合。在此期间小米加大了与富士康的合作,在印度创办了六家生产工厂,格力也在着力拓展线上渠道,实现线上与线下渠道的融合,在奥维云网公布的2017年空调线上市场榜单中,格力独占鳌头。这就说明,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之间并没有什么很深的沟壑,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将会走向融合,这也是未来我国制造业的趋势。
由此可见,窃以为,未来我国制造业将会是“传统”与“新兴”的融合。
首先,从格力和小米的碰撞就可以看出,传统实体经济将会和互联网经济联系的越来越紧密,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融合也将会成为趋势。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传统实体经济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突破地理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流动和发展。而互联网经济的缺陷就在于“不接地气”,购买与收货的时滞、维修和售后服务的繁琐让互联网经济必须借助实体经济的线下门店和渠道,借由多个网点实现网络效应,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其次,传统制造业的低价、倾销、展销会的营销方式也需要和类似小米的新兴营销模式相融合。提到传统制造业的营销,大家都会想到价格战,通过压缩自身的生产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物流等成本的上升,通过压缩成本的价格战策略带来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而且这种盈利方式在当前市场上也不够持久。
而类似小米的“粉丝经济”营销模式则不同,消费者进入小米之家,可以体验小米的新兴产品,同时还可以参与小米的设计与研发,提出属于消费者自己的意见建议,而且雷军也在线上论坛中和粉丝进行交流,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感,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稳固的联系,为自己的品牌吸引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再通过线上抢号购买等“饥饿营销”方式,稳固自己的粉丝群体,这比通过价格战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方式要有效地多,成本也更低,持续时间也更长。
当然了,两家之所以能够屹立市场不倒,成为行业领军者,重视科技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点,我国制造业也需要在传统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与新兴科学技术相结合。2017年格力获得了127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而小米也有664项,这都体现出两家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视程度。
总之,虽然从两者赌约的结果来看,格力从营收上将会胜利,我们也应看到小米令人惊愕的增长势头和两者迅速缩减的差距,我们不能以这一场口头赌约来判定格力模式与小米模式的优劣,但是可以发现,两种模式都在各取所长,实现自身的发展。
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样如此,相信伴随着更多的类似小米、格力公司的竞争与发展,“传统”与“新兴”的融合将会越来越明显,而这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多元化的体现。(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