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前期减税降费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随着政策落地的进一步推进,企业税负压力将进一步缓解,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实体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发展环境越是复杂,越要保持定力。只有稳定企业预期,促进企业发展,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才能真正稳定经济预期,重新提振发展信心。
11月13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发布财政收支情况和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464亿元,同比下降5.1%,这是今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首次负增长。专家表示,从前10个月财政收入数据看,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说明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11月14日《经济日报》)
10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今年7月和10月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时,都明确提出了“稳预期”的宏观经济要求,就是要合理引导人们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有正确的判断和预期。当然,影响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可能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预期。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环节中,企业的产供销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都是衡量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稳预期”首要是让人们看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看到企业的发展势头。
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交易成本较高,税费负担较重,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能只依靠行政手段,而需要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主动融入市场,通过自身实力吸引融资。另外,企业能否盈利,除了有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等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国家的税收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加大力度减税降费、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如此才能形成市场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发力,出台了诸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尤其是减税降费方面的举措。今年以来,我国出台多项减税措施,比如5月1日起实施降低增值税税率、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试行留抵退税等3大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再有,央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另外,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除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的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
这些减税政策措施效果如何?能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针对这一系列问题,10月份的财政数据已经给出了答案。10月份的财政收支账本充分体现了减税效应。1月至10月,国内增值税52682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10月份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说明,我们前期减税降费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随着政策落地的进一步推进,企业税负压力将进一步缓解,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实体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发展环境越是复杂,越要保持定力。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只有稳定企业预期,促进企业发展,保障实体经济发展,才能真正稳定经济预期,重新提振发展信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找准企业“痛点”加大减税降费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减税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