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调控不是装装样子 房地产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018年11月14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40年前,或许很少人想到,“房地产”会成为高频话题,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家庭资产乃至生活质量。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房地产行业也需要摈弃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眼下,房地产调控正处于关键期,更需要严格落实“房住不炒”,夯实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

  图片说明:2018年10月16日,江苏常州,市民从布满裂缝的地产公司围挡边经过。(图片来源:东方IC)

  市场预期出现积极变化

  最近的诸多迹象表明,房地产市场正在降温,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房价一骑绝尘的光景或将一去不返,市场预期出现积极变化。

  土地市场遇冷。当前一二线城市住宅土地流标已经刷新同期历史记录。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300城共流拍446宗住宅用地,总规划建筑面积5645万平方米,约是2017年全年流拍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的1.8倍。

  房价上涨势头得到控制。国家统计局10月份数据显示,2018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1%,二三线城市涨幅回落。

  居民购房意愿下降,去杠杆成效明显。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三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三季度,个人房贷余额同比增幅和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分别回落至17.9%31.3%,双双连续6个季度下行。

  有人担心,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已回归理性,那么,未来房价会不会“反弹”?7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已为房地产政策走向定下基调。1029日,《中共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释放了有价值的最新信号——“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落实地方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这说明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调控举措不是装装样子的“花拳绣腿”,“房住不炒”定位正在从各方面得到进一步落实。 

图片说明:2018年9月26日,云南昆明的一些楼盘。(图片来源:东方IC)

  调控“组合拳”稳定楼市

  成都限制“假离婚”购房,杭州等地限制企业购房,南京严惩囤积房源倒卖“房号”,海南严查“骗取购房资格”……总体来看,正是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各地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因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有了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平稳、健康的难得态势。

  但同时也要看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依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逐步去克服。前期调控较多采用应急性行政措施,短期对抑制房价、降低风险起到了作用;而从长期来看,则需要从以行政措施为主向综合施策转变,形成包括金融、土地、财税、住房保障、市场管理等在内的一揽子政策工具,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目前,围绕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长效机制,许多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一方面,国家正在加快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住建部也正在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

  只有调控“组合拳”不松劲,坚决遏制投机炒作,楼市方能真正“退烧”,迎来健康发展。

图片说明:2018年10月29日,江苏常州,新建住宅楼盘塔吊林立。(图片来源:东方IC)

  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掀起了一波更名潮。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近20家房企变更了名称,将名字中的“房地产”“地产”去掉或者替换。这说明,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企业也开始寻求转型,思考在新周期的发展方式。

  房地产发展带来经济增长,但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是靠房地产独大就可以发展的,一味地推高房价,扩张房地产业,只会给中国经济积聚风险,降低发展潜能。中国经济发展不会再走也不可以再走“经济房地产化”的老路。房地产高速增长的时代终结,房价回归理性区间,房地产市场将平稳健康发展,这是房地产调控积极追求的结果,也是房企和投资客都必须要适应的新现实。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还存在供需不平衡、租售结构不合理、住房品质提升缓慢、企业杠杆率过高等问题。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便要在这些方面重点发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住建部"坚决问责" 房地产调控还会只是"挂在嘴上"吗?

     2018年楼市调控的三大看点

(责任编辑:李焱)